有點扯遠了,先拉回來,我認為這個布條是對於原住民政策的批評,而不是對於原住民族的批評,所以我認為這是可以被討論的。
與此同時我認為這個活動是立意良善的,這個活動確實讓許多議題開始討論,在這個布條出現沒多久之後,該布條下方就出現了「雖然你沒有惡意,但我仍然感到很受傷」的布條,同時一群台大生在該布條前面以行為藝術的模式反擊這個布條,該行為藝術主題為「連結身體與聲音的傷」,試圖和這樣的言論對話,並且也成功的激起討論。
設置布條是一個低成本低門檻就能夠表達言論的方式,無論是什麼意見都可以被公平的刊出,以言論自由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刊登的標準是一樣的,比起禁止這個言論的出現,在惡意言論的出現之後,有更多善意的言論或行動出現,反而可以讓這樣的歧視逐漸消弭。
而該布條諷刺的另一個是政府的政策方面,政策是需要被討論的,唯有討論才可以促進台灣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才可以讓污名標籤被淡化甚至被撕下,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我都支持台大學生會刊出該言論
p.s:其實裡面的布條也有其他政治不正確的布條,例如:「統派是言論自由的一種」,也有罵學生會的布條「台大不需要覺青學生會」等等,台大學生會也都有讓他們刊登。
取消文化
取消文化一詞,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該詞的定義為「不再支持做出令人不快或冒犯性之言行的公眾人物或公司」,最近這個現象也越來越明顯,想要從兩個事件來討論,一個是神經元在嘻哈時代中的言論,另一個中一中的園遊會事件。
首先,先來討論神經元的言論,神經元作為考上台大醫的菁英群體,在節目上嘲笑這樣的政策時,由於他的言論在電視上是單方面輸出的,其他不同的言論是沒有辦法在他撥出的同時,同步的進行討論,所以我是反對神經元在節目上以片面、惡意的方式加深大家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因為這樣的行為無益於該事件的討論,同時也是不公平的。
再來從中一中園遊會的事件來討論,事件的起因為,班級的招牌名稱以化學式諧音直接攻擊原住民身份,引來網路上各大KOL攻擊學生,我認為討論沒有問題,但是我認為有問題的是也有不少的KOL發文,標記所有同學的IG帳號,讓他們的支持者們,輕鬆的找到這些人,並且開始攻擊他們,我認為這是可怕的,這樣的行為不會讓攻擊言論消失,只是消失在網路世界之中,但是在現實世界之中,對於原住民的惡意仍然存在。
台大這次的事件是言論自由的典範
總的來說,基於言論自由的精神,我支持台大學生會刊登該布條,該布條可以讓社會更加了解為何原住民需要升學優待,同時也可以讓大家再次討論原住民的相關政策。
該布條在台大校園出現後,有更多人發起相關行動試圖和這樣的言論對話,而不是暴力的將布條拆下,「禁止」這樣的言論出現,同時也沒有肉搜該同學,「取消」他說話的權利,而是撐出更加友善的溝通空間,謝謝台大學生會、及台大學生示範大家看,何謂真正的「言論自由」。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