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節首位外籍策展人視角》打破藝術是「高級享受」迷思 鄧富權讓表演走進日常生活

2018-08-25 14:10

? 人氣

20180809-第20屆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專訪。(顏麟宇攝)
第20屆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專訪。(顏麟宇攝)

藝術重心放歐美 台灣和東南亞成為「最陌生的鄰居」

儘管台灣具備展現當代藝術的基礎,重心卻在歐美而非亞洲,與台灣接近的東南亞國家都成了最陌生的鄰居,加上大眾觀賞藝術的心態脫離社會現況,鄧富權策畫許多新項目,重新拉回大眾與藝術之間的交流,因此本次台北藝術節由「共享吧」(Think Bar)做開場,為觀眾做準備「前進中山堂」,觀看年輕世代的素人藝術家參與演出,讓大眾透過藝術表演來對話、反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鄧富權提到,自己雖然也會說中文,但在台灣終究還是「外人」,而他利用這樣特殊的雙重身分,抱著旅遊的心情探索台灣,觀察台灣社會樣貌,發現台灣有很強烈的「自決」意識,但也看到台灣對於未來的矛盾態度,因此試著透過藝術表演,帶領台灣觀眾扭轉想法;鄧富權還會負責之後2屆台北藝術節,他透露會有包括科幻、懸疑等更深層跨領域的表演內容。

20180809-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9日出席「第20屆台北藝術節」開幕記者會。(顏麟宇攝)
台北藝術節策展人鄧富權9日出席「第20屆台北藝術節」開幕記者會。(顏麟宇攝)

打破界線,顛覆刻板印象 NGO、社福團體全部站上中山堂舞台

為何會選擇中山堂呢?鄧冨權表示,中山堂本身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一走進來就可以感受那個氛圍」,而且中山堂曾是國民大會開會地點,符合這屆台北藝術節「ASSEMBLY為了__在一起」的「ASSEMBLY」(聚會)功能,讓台灣藝術家站上舞台,表達想法及欲望,更透過藝術作品,看見他們的真性情和「素人的個體性」。

「《釘孤枝雜耍擂台》呈現台北、台灣的活力;《山高流水之空中》由非政府組織(NGO)、社福團體共同參與演出,在中山堂光復廳被大家看見,展現自我調整、自我組織的狀態;《但是有何Night》則顯示LGBT內部有更多層次的自我定義」,鄧富權一一指出各項獨特表演的特色,但最讓他傾心的是《歡聚今宵》(GALA),因為該表演邀請素人一起跳舞,徹底打破與觀眾之間的隔閡。

《歡聚今宵》2年就在15國50個城市演出,鄧富權回想第1次觀賞的情景,「那次是在法國巴黎的郊區看表演,不是在繁華的市中心」,強調《歡聚今宵》光是演出地點,就先打破大眾認為藝術「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而且找素人一起同樂跳舞,更是凸顯人生而平等,整個就是非常歡樂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