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面臨一個永恆的難題,學者們稱之為「接班人困境」。專制統治者傾向於選擇他們信任的接班人,以維護他們的遺產並在卸任後保護他們的利益。但等待接班的領導人必須提前開始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這樣才能避免被罷免或上任後被架空。一旦有了明確的繼任者,政治精英們自然會開始變換效忠對象,這一變化可能會讓現任領導人不安,擔心繼任者策劃篡權奪位。
威權體制的領導人還要提防在被動喪失權力的情況下將會面臨的嚴重後果。即使是自主退位的專制者,除了能夠保持對繼任者的影響力之外,自身安全也沒有什麼保障。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政治學家亞歷山大·德布斯(Alexandre Debs)和H.E.戈曼斯(H.E. Goemans)回顧了從20世紀10年代末到本世紀頭十年初執政過的全球1,800多名政治領導人的命運,對這些領導人按政權類型進行了分類。這些研究發現,在其中的1,059名專制者中,約有41%的人在卸任後一年內遭受流放、監禁或死亡,而在763名民主體制下的領導人中,這一比例僅為7%。政治學家王裕華對中國49個朝代282位皇帝的研究發現,相較於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君主而言,指定接班人的君主被廢黜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自1949年中共勝利以來,中國已經歷數次權力交接的戲劇性事件。在毛澤東反覆無常的統治期間,一名潛在繼任者被清洗,並在遭酷刑後死亡,而另一位潛在繼任者死於飛機失事,事後他被指策劃篡權失敗後試圖逃離時遇難。正如毛澤東在自己73歲生日時對身邊的人所言,會背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敵人就在黨內深處,因為「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毛澤東最終選定的接班人華國鋒不得不推翻由毛澤東的妻子領導的敵對派系——四人幫,後來他自己被鄧小平逼迫下台。儘管鄧小平制定了權力分享和幹部及時退休的規範,但他最終清除了自己栽培的兩位後輩,並主宰了中國政局,直到他在1997年去世。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中國似乎已經破解了接班人密碼。鄧小平的逝世引起了很強的情緒反應,但沒有引發政治動蕩,當時他的接班人江澤民已經順利鞏固了他中共總書記的位置。接下來的權力交接也相對平靜,儘管中間也不無陰謀算計,這讓一些學者認為,中共終於能夠進行定期、可預測且和平的權力交接。
到了習近平時期,形勢變了。自2012年擔任中共總書記以來,習近平的個人影響力達到了自毛澤東之後從未有過的程度。他宣稱自己是中共的「核心」領導人、最偉大的在世思想家,確保自己能夠終生保持中國最高政治領袖的地位,直至去世,用黨內人士的說法就是「去見馬克思」。對於基本上是儀式性的國家主席一職,他取消了任期限制,推翻了經過幾位前任強化的退休模式,抹殺了後毛澤東時代最重要的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