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是太陽花製造出來的政治明星,他的形象能滿足太陽花世代以及更年輕一代求新求變的需求,而這部分是賴清德與侯友宜欠缺的。弔詭的是,太陽花運動前後的社會氛圍是對社會民主、正義公平表達強烈的渴望,但是柯文哲「求新求變」的方向卻是朝向右翼民粹的道路前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主張重啟服貿。
簡化了三一八運動的成因
就在反服貿運動十周年之際,柯文哲在他的國政白皮中提出重啟貨貿、 服貿談判。依柯文哲的說法,當初他支持太陽花運動,是反對服貿協議因黑箱通過、不符民主程序,而不是反對服貿本身。他還把責任推給民進黨政府,批評從太陽花學運到現在、民進黨執政這麼久了,《兩岸監督條例》還在立法院躺著沒通過,「明白地講,只有民進黨不想通過的法律,有民進黨不能通過的法律嗎?」
柯文哲太簡化了當年太陽花運動的背景。當年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擔任內政委員會召集人,「半分鐘」決議把服貿協議送交院會,被批評「黑箱服貿」,進而引爆太陽花運動。但這把火會燎原,是因為前述台灣社會對於正義、公平的強烈欲求,「半分鐘」只是這些不滿積怨的破口。柯文哲卻把當時社會這股強大的不滿簡化為只是在追求審議過程的程序正義。
其實此刻中國經濟低迷,內需不振,重啟服貿對台灣的好處已大不如前,甚至飽受高失業率之苦的中國年輕人,更可能藉服貿通過湧向台灣就業市場、與台灣人競爭。更根本的問題是,從川普(Donald Trump)到拜登(Joe Biden),不論是說要與中國脫鉤或去風險,全球經貿結構已和當年談兩岸貿易協訂時大不同了,當年就擔心開放之後台灣涉及國安的電信產業遭對岸滲透,如今在「經貿即國安」的考量下,開放的限制更大、紅利更小。
兩岸和平與公平正義的辯證
柯文哲真正要的應該不是簽訂一個「 服貿」或「貨貿」協議,而是藉推動《兩岸監督條例》開啟兩岸協商之門。他要突顯的是,他想與對岸溝通、協商的意願,而且比另外兩個候選人更有能力做到這點。
柯文哲把追求社會正義的太陽花運動簡化為只是要求程序正義,他也把追求社會民主的改革運動轉向為右翼民粹政治路線。如此曲解三一八運動,是否會引發當初把柯文哲拱上政壇的太陽花世代反叛?還是太陽花世代如今更關心兩岸僵局如何打開?柯文哲開啟了一個兩岸和平與社會正義的辯證的開口,這也是其他候選人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