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杰觀點:漂綠政策總檢討─從公正轉型談起

2023-06-26 06:50

? 人氣

歐洲力推削減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扮演角色引人注目(AP)
歐洲力推削減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扮演角色引人注目(AP)

綜上,民進黨漂綠政策可總結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把永續問題簡化成碳排問題,再把碳排問題簡化為發電問題,絕口不談壓低製造部門總用電量,也不談製造部門要自行負責多少減碳額度,把風向先帶到全面發展綠電,再來指責民間團體、農漁民不配合綠電設施。

2. 為了第一個謊言,又必須圓謊,在多數的政府網頁與出版品上,都看不到之前溫管法,或現在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定義的六大部門碳排放數字。政府大談能源社會溝通,但至今為止,作者找不到任一個政府網頁,完整呈現法定六大部門的歷年碳排放。而六大部門2030年各自的碳排放目標,也沒看到政府有任何公民參與機制在討論2030年六大部門碳排放額度分配。

3.放任製造部門用電成長不僅只發電問題,也意味著工業廢棄物成長,衍伸出來的就是浮濫的掩埋場、焚化爐等問題。之前的的苗栗坤輿掩埋場抗爭,以及當前彰濱工業區的晶鼎焚化爐抗爭,在地居民、公所都是在毫不知情之下,才發現中央已經通過環評。以彰化縣福興鄉為例,福興鄉為農產重鎮,人口為彰化第一大鄉,牛奶產量全國第二,卻慘遭南北空污夾擊,跟旁邊的鹿港一樣,多年來居民早晚聞到空氣異味已成常態,沿海生態與養殖業也持續崩壞,但中央政府執意在周邊繼續增設焚化爐。不禁讓人懷疑,所謂本土政權宣稱以農為本、暢談台灣文化、台灣特色,但農業重鎮、文化重鎮、生態重鎮卻慘遭次等國民待遇。福興、鹿港、芳苑、線西等四個鄉鎮,氣管、支氣管和肺癌高居癌症第一死因。

政府大談能源公正轉型,卻避而不談,當前的國土法規早已不公正,毫無居民實質參與機制,都是要等到中央、縣市政府先斬後奏自行擬訂計畫、建設、減碳目標等等,再居高臨下指點百姓,完全違背聯合國永續民主參與原則。以福興鄉來說,作者所接觸的在地居民,對於土地規劃,家鄉發展都有甚多期待,但在國土法規上毫無參與空間,不得其門而入。

在此極端氣候糧食危機時代,各縣市剷除農地、綠地、海岸生態,打著減碳口號、能源轉型、綠建築云云,大肆宣揚開發獲利,也未見內政部把關。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早已表示,農地存在的意義不只生產,28萬公頃的水稻田年產值388億元,但涵養75%地下水和景觀生態、糧食安全及文化價值超過2000億。但至今為止,作者並未看到任何一本都市計畫書實質檢討農地生態服務價值的問題。而進一步思考,農地的地主寧願放棄農作,期待土地開發利益,是否反映了上位的國土政策與相關法規配套輕視農業、獨尊土地開發炒作利益?

截至目前,似乎只剩農業機關有在質疑浮濫建設、開發,但以結果論來看,農業部門的聲量也難以進入決策者的視野,例如大潭三接、光電搶地,更別提一般老百姓都被排除在國土規劃之外。

綜上,我國漂綠政策大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洗白製造部門用電量,把責任推給其他部門

第二個層次,為了配合製造業用電量無止盡擴張,排除了民眾參與國土規劃來興建電力設施,並打出「綠色減碳」包裝

而第三個層次,在缺乏民眾實質參與之下,各種浮濫土地開發徵收案的沉痾又順便夾帶過關。可以說,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把傳統的浮濫土地開發,再包上一層綠色減碳外衣,掩耳盜鈴。

國際上談減碳,是因為擔心極端氣候摧毀生態、摧毀糧食供應等等,威脅人類生存;蔡政府卻直接出手大肆剷除生態、剷除農地、綠地,炒爆房價,讓年輕人生存不下去,本末倒置。更別提最近蔡總統拋出可用緊急命令啟用核電。以此,把蔡政府八年的能源政策,定調為漂綠民主,應無疑義。

P.S.有關傳統的浮濫土地徵收開發的欺騙隱匿手法,可參見蔡穎杰、徐世榮。2023。〈土地徵收的再審視:生活世界的視角〉。《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24: 97-158。

*作者為德拉瓦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