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殖民與兒少保護工作的未來:原住民族對「家庭」的想像不一樣
為了避免兒童在社工的決策和介入過程中失去文化連結,澳洲Winangay評估工具除了評估親屬關係、讓案主照顧者參與討論、提升家庭和社區的能力,也讓孩子保持與原住民文化和家庭的聯繫。這使我們意識到「家庭」的定義有廣泛的含義,不僅限於直系親屬,這也是台灣需要改變的部分,我們通常在定義家庭時,主要參考法律上的規定,將親屬分為直系和旁系血親,這受到主流思維的影響,原住民則以鄰里、世族甚至部落作為家庭的單位,這是國外目前在安置照顧方面的做法。此外,也會使用家族會議的方式,讓原住民家庭和社區能夠參與兒童保護的決策,共同討論、決策和制定兒童安全和照顧的處遇計畫,整合內外部家庭資源。
或許這些概念是值得我們推廣和學習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概念是源於澳洲的特定族群,可能無法完全套用於台灣多元族群。筆者認為面對台灣的十六個族群,彼此之間的傳統文化存在差異,對於家族概念或照顧機制也有不同的理解。此外,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族群認同和部落聯繫的影響,可能無法完全概括和適用於都市原住民和其他部落原住民家庭,我們面對不同族群和部落的家庭,需要針對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特點來制定適合的介入策略。
在台灣社會工作的發展中,本土化觀念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然而,目前的本土化社會工作仍以主流非原住民族社會為基礎,並採用以漢人為中心的方法。這樣的方法缺乏對原住民族世界觀的了解,難以提供原住民族案主有效的服務和協助,甚至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原住民族的價值觀和文化觀點,並將其融入社會工作實踐中。
參考文獻:
- Blacklock, A. S., Meiksans, J., Bonser, G., Hayden, P., Menzies, K., & Arney, F. (2018). Acceptability of the Winangay Kinship Carer Assessment Tool. Child Abuse Review, 27(2), 108-121
- Tilbury,C.,Burton,J.,Sydenham,E.,Boss,R., & Louw,T(2013).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hild Placement Principle: Aims and core elements.Melbourne: Secretariat of National Aboriginal and Islander Child Care.
*作者為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