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4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頭版刊出一則頭條消息,意外引發了關注。一篇名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的文章披露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簡單與館方人員談論了館藏的一份明朝遺留手稿,並提及當時獨立的「琉球王國」(今沖繩)與福建的歷史。有關消息意外觸動中日敏感神經。
香港大學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泉忠告訴BBC中文說,今年4月以來,因為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Dennis Tamaki)擬在今夏訪問北京的新聞,引發了中國民間第二波的「琉球熱」。上一次是在2003年,同樣是《人民日報》社論論及有關沖繩「主權爭議」,在中日政壇及民間都引發激烈討論。
曾在沖繩的琉球大學任教多年的林泉忠解釋說,此次應該是館方「有意識地選擇」涉及琉球歷史的文本,給習近平評述。可以看出兩個信息,「首先,北京似乎在強調,在中日關係並不和睦的當下,中國跟琉球可以有特殊的友好關係;再來就是琉球地位究竟屬不屬於日本,應該也可以討論。」
但是,沖繩民間是否樂見「琉球問題」的發酵呢?林泉忠對BBC中文指出,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他解釋說,10年前,當時沖繩大報《琉球時報》就在社論中批評《人民日報》涉及沖繩問題的言論 :「民間認為東海越來越不平靜,中國要負起責任......10年後,沖繩的社會及政治沒有什麼大變動,沖繩社會也沒有突然往中國靠攏」。林泉忠還表示,根據他過去在沖繩當地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不願意獨立的民意是過半的。
至於北京立場,林泉忠曾在香港媒體《明報》撰文稱北京應當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正式提出中國不承認沖繩是日本領土的新立場,除非日本未來高度介入「台灣問題」,否則北京不會貿然打「沖繩牌」。
但無論如何,中國的「琉球熱」怎麼興起,習近平的「沖繩牌」是否開始排上中日乃至緊張的印太競逐賽局,已經開始引發區域關注:習近平想要透過「琉球熱」達到什麼樣的政治效果或收益?日本又會如何回應?
沖繩與中日關係
事實上,沖繩與日本數世紀的複雜歷史以及二戰後數萬美軍駐紮沖繩至今的軍事戰略地位,使得人口100多萬的沖繩,在美日中關係上一直是個關鍵之島。
在中國崛起後,沖繩成為美國「第一島鏈」防堵中國的重要關口。但是,沖繩居民面對過往二戰發生在該島慘烈的地面戰歷史以及老百姓的死傷,對於美國乃至東京政府一直都有自己的看法。在美日結盟抗衡中國軍事擴張的當下,在2022年連任、隸屬日本在野黨自由黨的沖繩知事玉城丹尼傳出今年7月初將訪問北京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