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經濟民生雙重挑戰,缺電問題實質解方

2023-06-30 05:40

? 人氣

協和電廠新燃氣機組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資料照,台電提供)

協和電廠新燃氣機組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資料照,台電提供)

缺電危機是長期性的問題,從過去錯誤的能源轉型政策一步一步造成現在台灣供電不穩的問題,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銜接補充的燃氣電廠設置不順、冒進的反核政策,都讓台灣電力供應抓襟見肘,更重要的是,政府要發展再生能源,可是卻只做半套,用大量預算引進風電、光電設置,但相關儲能、電網穩定措施卻做不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台灣今年度因為全球經濟衰退,電子及半導體產業均處不景氣時段,所以很幸運地應可躲過停電危機。但代價是政府積極限制民生用電,甚至祭出限溫令開罰,美其名節能,實際上是因為想限制民生用電,近期端午連假,小港機場的悶熱高溫,就讓民眾苦不堪言。

若機場、百貨公司等公眾場所氣溫恢復正常,電子及半導體景氣恢復正常,加上半導體製程增加、相對的能源需求也會增加,以目前的電力發展情況而言,於核能三廠停機後,缺電危機甚為嚴重。今年尤其是面臨大選,每當政府官員被問到是否會缺電,答案自然是不會。實際情況就只有自求多福了,在這樣的壓力下,執政黨也開始對核能的態度鬆綁,不再完全以反核神主牌自居。

現今國家能源政策已定為至2025年燃氣發電配比為50%,燃煤發電配比為30%,再生能源發電配比為20%的非核家園。核電有其優點不是不能考慮,但因缺乏下列重要因素,台灣沒有繼續發展分裂式核能發電的條件,那就是核廢料儲放問題,涉及到高度政治性敏感議題,高放射線用過核燃料最終貯存場:若無解決方案,核電便無法正常運行。

目前已知,至2025年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配比均未能達到所設定之目標,仍需加強努力。天然氣發電,因其較潔淨及高效率的發電方式,及其瞬間可起停之特性為最佳可配合間歇性再生能源的發電。已是全世界公認為未來邁向淨零排放最佳過渡時期的選擇。因此現階段台灣的能源議題,務實作法是將民間天然氣電廠完善納入、成為穩定的支援性電力,讓各區域發電穩定,適度補充再生能源發展的不穩定。

未來二三十年全世界能源電力的發展均將以天然氣發電為主,逐漸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以氫氣取代天然氣發電的技術可行性目前並無問題,然而以今天的經濟成本與技術水平來考慮,綠氫發電之成本會是天然氣發電成本的8到10倍,因此未來仍需時改善技術尋求合理之成本以達到燃燒綠氫發電的經濟可行性,但絕對不是像現在要什麼沒什麼,目標混亂的能源政策。

*作者為機電工程師,曾做過風電輪機組維修的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