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林羲聖今(27)日傍晚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覆媒體詢問時指出,根據金管會今年4月對國內金融業及金管會周邊單位的問卷調查,有兩家銀行對導入應用ChatGPT規劃具體時程,其餘80家處於評估當中,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還在觀望。
至於國內金融業評估應用ChatGPT或其他生成式AI的領域,林羲聖說主要有三塊,包括:智能客服、內部行政作業、風險管理。
林羲聖並未說明規劃導入應用ChatGPT的是哪兩家銀行,但據了解,這兩家屬於中型銀行,而且都是民營金控的子公司;金融圈人士指出,新光銀行與凱基銀行的機率很高。
金融機構涵蓋銀行、保險與證券,國內家數多如牛毛,為什麼有明顯導入意願的只有兩家,而且都不是大型銀行?
針對上述疑惑,財金官員解釋,ChatGPT的server(伺服器)在國外,我國對個資外洩的管理嚴格,金融機構可能怕自家客戶資料外洩,而且,ChatGPT的大股東微軟利用ChatGPT到處蒐集資料,對金融機構來講,用了ChatGPT等於拿自家客戶資料幫助別人做AI的研究。
財金官員說,AI技術裡面最難的工作叫標記,做了標記之後才能進行分析。比如說,抓交通違規,像是機車越過停止線或騎上快車道,必須先訓練AI什麼是機車,以及機車走到哪裡算違規,這些都需要標記,有了標記之後才能教機器閱讀分析資料。
官員說,每一家銀行需要的AI應該都是客製化的,市售套裝軟體難以全面滿足。對於本身資源不多,又想抓緊數位化浪潮的中型銀行來講,直接利用ChatGPT等外部資源最快。
不過,這件事情對於非金控體系的獨立銀行來講,效果會比金控體系的銀行要差。金控架構下,銀行、證券等不同子公司之間,無論做客戶服務或投資建議,彼此可以相互導流,綜效較大。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意願的是金控體系的銀行。
至於大型民營銀行或公股行庫,只要個資外洩疑慮未除,估計短期內都不會有導入應用ChatGPT的意願。
關於外界對ChatGPT的疑慮,台灣微軟公司表示,微軟與 OpenAI的關係始於 2019年微軟宣布投資10億美元,用於構建具有廣泛使用案例效益的人工通用智慧(AGI),並共同開發新的Azure AI超級計算技術,但微軟與OpenAI為獨立營運互不隸屬的法人組織,ChatGPT由OpenAI自主營運。
2020年,微軟宣布與 OpenAI 合作,獨家授權其GPT模型並打造為專為企業設計的Azure OpenAI服務,於微軟Azure平台上提供企業使用。
微軟致力於負責任地開發和使用AI技術,Azure OpenAI服務遵循六項AI開發及應用準則,包括:公平性、可靠性、隱私及安全性、多元性、透明性及當責,並符合GDPR等全球性法規與當地法規。
微軟也公開並透過書面合約承諾所有使用微軟AI服務的客戶:
一、您的數據為你所有,微軟不會使用您的數據。
二、您的數據不會被用來訓練微軟所提供給其他客戶的模型。
三、您的數據將受到全方位的企業合規及安全措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