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中國結束三年抗疫,取消令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製造業陷入混亂、制約國內消費的限制措施以來,華爾街一直對中國經濟復甦持樂觀態度。在全球多國央行升息抗通膨的背景下,華爾街寄望於中國經濟能幫助限制任何全球性經濟衰退。
如今,時間已過去七個月,中國的經濟反彈情況卻讓投資者大失所望。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種對中國重新開放後會出現經濟繁榮的整體觀點是錯誤的,」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Gerwin Bell說。「我們需要對同樣可以指望消費者推動經濟復甦這樣一種觀點提出異議,我們從來不相信這一點。」
Bell在接受MarketWatch電話採訪時說,中國的消費者支出一開始推動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復甦,但不會強勁到足以將GDP增幅提升至5%或6%的水平。保德信的數據顯示,實際零售活動的反彈已經停滯,仍然遠低於2020年之前的趨勢,而這與美國的復甦截然不同。
中國將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的溫和水平,這是25年來的最低成長目標;中國經濟去年僅成長3%,是幾十年來的最低增速之一。
與此同時,Bell說,一些華爾街分析師還「從根本上誤解了」中國防疫措施的本質;這些措施實施時,中國政府仍維持了工廠的開工和大部分商業活動的運行,因此真正導致去年經濟成長大幅放緩的不是對人員流動的封控,而是房地產業。
「動態清零政策讓投資者以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新冠防疫政策,完全分散了他們對這一長期痼疾的注意力,」投資管理公司Clocktower Group的首席策略師Marko Papic說。「動態清零政策就像突發急症,而中國的這一長期痼疾是家庭槓桿率過高。這是導致需求問題的根源。」
作為回應,中國央行上周二又下調了兩個關鍵貸款利率,以降低企業和家庭的借款成本;這是這兩項利率10個月來的首次下調。中國央行公布,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下調10個基點,分別至3.55%和4.2%。五年期LPR是房貸利率的基準。
此次降息是中國政府為穩定疫後的經濟復甦而採取的最新舉措。先前一周,中國央行將七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基點,從2.00%降至1.90%。與此同時,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從2.75%下調至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