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國際吸引力,需兼具特殊性與普世性
談及「越在地,越國際」的概念,賴青松說,這是一種座標在相互校對比較的過程,而座標本身要能被他人指涉、對話、交流,甚至互動。不過他也坦言,此類座標必須兼具特殊性和普世性,因為若只具備前者,會讓人難以理解、不夠落地。
「就如同你今天講了月球的事情,它確實很特別,但對我來說就只是科幻片。」賴青松坦言,深溝村能受到國內外廣大關注的原因在於,深溝村面臨的在地問題,與台灣乃至東亞各國的村落類似,因此吸引想解決同樣問題的人來朝聖。他說,「人們進行交流的最終目的,還是出於關心自身議題。」
2015年,賴青松在宜蘭舉辦「東亞慢島生活圈論壇」,邀請日本宮崎、京都、中國香港、海南島及馬來西亞的專業人士,與台灣農友交流彼此的農業嘗試。隨後,深溝村仿若向世界敞開了大門,來自日本、香港、法國、南韓、新加坡等地的訪客,前仆後繼地湧入村內,或短居或長住,只為了弄清楚這個宛若桃花源的小村子,源源不絕的魅力從何而來。
「這是一個會說話的村子」
賴青松表示,深溝村具備深厚的論述能力,是它能不斷被世界看見的重要原因,「當這個村子有人為他著書立說,對其發展國際影響力有很大幫助。」在過去十幾年間,作者居於深溝村,並以該村為視角出發所出版的書籍,目前已超過十本。賴青松笑說,這應該是全台灣出書密度最高的村子,「這是一個會說話的村子。」
曾因聲援2014年香港佔領中環運動中而遭關押的中國作家寇延丁,2016年來台旅居,落腳深溝村務耕釀酒,並於此完成《親自活著》等2本著作。在村裡晴耕雨讀的日子中,寇延丁總愛說:「小小臺灣的價值,被我們低估了。」
去年11月,賴青松也與好夥伴楊文全共同推出新書《半農理想國》,由前者口述、後者執筆,以「半農半X」實驗生活為主軸,娓娓訴說貫穿二十年的深溝村新農社群生活演變脈絡。
拒絕被都市觀點綁架,力推「鄉村外交」
在全球高度都市化的情況下,講求效率和便利的都市,磨去生活的一切趣味和文化多元性。賴青松說,人們早已被都市觀點綁架,習慣用都市的觀點去認識一個國家,最終演變成「去了東京也看不見日本,來了台北也看不見台灣」的窘境。
賴青松談及有一對日本夫妻朋友,攜家帶眷來台創業,在民生社區住了六年,最近卻毅然決然要南下雲林定居。聽聞此事,賴青松滿腹疑惑前去關心,對方則回應道,「我們在台北住了六年,感覺好像還看見台灣真正的樣貌。」
「世界用國籍去區分,可以分出一、兩百個國家,但用生活場域去分,搞不好只剩城鄉兩面。」賴青松說,當全球都市已經成為一種單一語言,「鄉村外交」反倒能創造出更多交流的價值和趣味。
「鄉村外交的價值在於,每個村落都很不同,而若能在『不同』當中找到那個『同』,就會令人驚艷。」賴青松說,都市是由上而下的資本主義世界,人與人的關係容易流於功能性。但是在鄉村裡,人的步調放慢,就跑出時間和自由,自然會產生交流。
「地緣家庭」將成未來趨勢
另外,由於鄉村人口基數少,一個人幾乎就能代表一個村,交流的層次便落到人身上,這即是趣味所在。對此,賴青松表示:「因為人可以產生愛和感情,但都市跟都市是沒辦法愛的。」
談及「鄉村外交」的未來展望,賴青松稱,他正在與日本朋友規劃,建立一個鄉村交換生機制,讓兩國青年相互交流。他認為,過去由世襲農業所建構的「血緣家庭」將逐漸式微,因土地而聚集的「地緣家庭」,才是未來各地人口的發展趨勢。
他強調:「這種地緣家庭,也能讓在都市找不到位置的年輕人,在鄉村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