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聯合國糧農組織將選出新一任總幹事。現任總幹事是曾擔任過中國農業部副部長的屈冬玉。德廣聯的一個調查報導團隊調查發現,屈冬玉在4年的任期內對糧農組織進行改組,使其更符合中國的利益。
由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中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柏林-勃蘭登堡廣播電視台以及西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的調查記者聯合組成的團隊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過去的4年間,聯合國現任糧農組織(FAO)總幹事屈冬玉根據中國的利益對該組織做出調整。根據調查團隊研究的結果,現任總幹事將糧農組織變為為北京利益服務的工具,例如提供在歐洲被禁止使用來自中國農用化學品公司的殺蟲劑,讓聯合國項目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等等。
這一調查總共持續了一個月,在四個大洲進行。調查記者們收集了線人提供的內部數據、內部文件,並和糧農組織前任、現任工作人員以及德國國內、國際專家進行了大量訪談。
根據聯合國統計的數據,2021年德國向糧農組織支付了1億多歐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出資國。
在德國公法媒體每日新聞網頁上發表的這份調查報導揭露,在2019年舉行的糧農組織總幹事選舉中,代表非洲參加競選的來自喀麥隆的麥迪·芒貴(Medi Moungui)原本是糧農組織正式提名的5名候選人之一。但他在中國取消了喀麥隆近8000萬美元債務後宣布退選。
時任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部長尤利亞·戈洛克內爾(Julia Klöckner)回憶投票當天的情況說:「在投票前就傳出消息說,非洲國家被要求在投票間對自己的選票拍照。」糧農組織觀察員們認為,這顯示出中國可能在投票前就和非洲國家達成了交易。
最終屈冬玉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投票總數191票中的108票,從而以獲得大多數選票的結果當選。
增加任用中國員工
德廣聯調查團隊調查發現,屈冬玉上任之後,糧農組織的很多重要職位都由中國人擔任。在他上任之初,糧農組織裡只有兩名中國籍的高級管理人員,但此間已經發展為6人。報導指出,這些高管手下有很多工作人員並對預算擁有支配權。
調查報導稱,中國的官員簡歷顯示出,他們要經過「嚴格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審查。他們還需要定期向中國駐羅馬大使館匯報工作。糧農組織內部人士透露說,中國官員在糧農組織內部被稱作「間諜」。
大量提供有爭議的農藥
調查團隊獲取到的2020年到2023年的內部文件顯示,糧農組織向非洲、亞洲和大洋洲提供具有爭議的農藥。這些農藥因為其毒性而在歐洲禁止使用。這些農藥很大一部分來自農藥生產商先正達集團(Syngenta AG)。這家企業在2017年被中國化工收購。2023年6月16日,先正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IPO申請獲通過。這家企業由於生產的化學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而一直存在爭議。
與「一帶一路」對接
除此之外,糧農組織的一些項目也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服務。例如糧農組織一篇新聞稿中提到,中國通過糧農組織幫助鄰國寮國給出口到中國的牛施打疫苗。糧農組織一份內部項目說明寫道,該項目「符合[...]中國的優先事項」,即「支持『一帶一路』區域貿易倡議」。
糧農組織沒有對調查團隊提交的一份問題清單的內容做出回復。與該組織首席經濟師約定好的一場訪談也在採訪問題提交後被取消。
意大利《Formiche》雜誌5月底發表的一篇文章透露,今年3月和4月伊拉克和塔吉克分別撤回了本應在7月與屈冬玉共同競逐總幹事一職的被提名人。這兩個國家都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屈冬玉成為糧農組織新一屆總幹事的唯一被提名人。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