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黃國昌、館長陳之漢16日將赴凱道舉辦遊行,向蔡政府提出「居住正義」等四4大訴求。對此,黃國昌11日與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指出,興建社會住宅常受選舉政黨輪替影響,且政府徵收土地後,公開標售帶頭炒地,應用來興建民眾能負擔起的住宅。
彭揚凱在黃國昌的直播指出,政府有相關的採購法令等因素,蓋房本來就複雜且漫長,以過去台灣推動社會住宅的經驗,政府從挑地到建房至少要4年以上的時間,截至今年5月僅蓋完2.5萬戶,3.3萬戶正在興建中,高達6.8萬戶仍待開工與規劃。
彭揚凱表示,社會住宅應持續蓋下去,不該受政黨輪替而影響,像是現在的台北市府就不太想蓋,且政治人物常在選舉提出蓋社會住宅政見,常在當選後跳票。另外,目前台灣的社會住宅是以抽籤方式爭取,非常罕見,台北市的中籤率就低於5%、新北市大概低於10%,抽不中社會住宅的人不能夠怪政府,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
彭揚凱認為,若要使政府持續推動興建社會住宅,應參考荷蘭、法國、英國所採用的「社會住宅輪候制」為主,輪候制是國際上最普遍的做法,也就是抽號碼牌,透過公開透明方式,讓民眾申請並依序入住,對於弱勢身分、居住需求急迫者規劃不同輪後隊伍,保障弱勢族群入住的權益。
黃國昌揭露,雖然台灣有許多區段徵收、市地重劃,但政府竟然帶頭炒地,把地拿去市場公開標售,讓最高價者得標,使周圍土地價格也一起順勢抬昇。對此,他提出「改革區徵重劃制度」,政府徵收的地具有社會價值,因此應該將社會價值取代財政徵收,停止將徵收到的土地公開標售,並且銜接住宅政策,興建民眾可以負擔起的社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