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觀念沒改,別想擺脫「行人地獄」

2023-07-16 06:00

? 人氣

台灣行人地獄的狀況近年來越來越嚴重。(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行人地獄的狀況近年來越來越嚴重。(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從今年5月台南母女在斑馬線遭轉彎車輛撞上後至今,一系列檢討、嚴懲的聲音不斷湧出,然而一旦風頭過去了,人們就像沒事一樣的淡忘了,甚至反過來批評行人的聲音不斷的增加,究竟,行人真的有倚仗所謂帝王條款而刻意站在路中阻礙交通?還是駕駛自己心理作祟導致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交通部長王國材於近日提及要研擬提高行人的罰鍰,像是在回應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和其他類似發言的人一樣,認為行人罰鍰之於汽車來說「不符比例原則」,對於行人的罰鍰真的如部分人士所說的不符合比例原則嗎?

講到這裡,先來說說比例原則這件事,在台灣,許多用路人,或者我們說駕駛們,並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機器具備甚麼樣的功能,簡單舉個例子,今天汽車可以輕鬆地通過撞擊來結束掉一條人命,某方面來說,可以稱為是一台可移動的殺人機器,然而汽車駕駛們並沒有這樣的認知,僅僅是作為一個代步的交通工具,且無視周遭使用道路的其他車種和行人,這都要說到台灣的汽車本位主義。回到比例原則,汽車稍有不慎就會輕易地奪取人命,滑個手機或是任何不專心的動作都有高度機會使人傷亡,因此僅僅是罰鍰6000用以警告不停讓行人這件事恐怕還太便宜駕駛了;另一方面行人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即便是現行的交通環境下,行人也很難對他人造成危害,更別提行人自身就是最需要受到保障的弱勢族群,不像汽車擁有所謂的鐵包肉,行人違規造成的車禍行人本身也自然會有肇責,不是罰500就沒事了,這樣的狀況下,還會說行人罰鍰低的不符合比例原則嗎?

台南行人地獄引起網友討論。(圖/翻攝自臉書)
台南行人地獄引起網友討論。(圖/翻攝自臉書)

台灣過去過分的重視汽車利益,使得每個人都養成了錯誤的習慣,國民都被教育看到大車要禮讓,於是就變成了行人讓機車,機車讓汽車,汽車讓大型車輛,這樣的詭異觀念深植於台灣人心中,導致現在的交通亂象頻傳。實際上,如果遵循我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3條的「汽車行近未設行車管制號誌之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汽車行近未劃設行人穿越道之交岔路口,遇有行人、攜帶白手杖或導盲犬之視覺功能障礙者穿越道路時,無論有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視覺功能障礙者先行通過。」汽車在行經行穿線或路口時若有確實減速,遇到行人時有確實停讓,那麼相信事故率會非常明顯的有所下降,然而台灣的教育卻使得駕駛在穿越路口或斑馬線的時候會加速通過,這樣的觀念也導致一連串悲劇的發生。試著想想,過去的駕駛經驗當中,可曾有在路口減速過,地板的停止線你可曾有遵守過呢?

話又說回來,台灣真的因為所謂帝王條款,道路環境有所改善嗎?至少在筆者的觀察和體驗下並沒有,離開台北市區,越往南部或單純離開市區,只要不是攔檢熱點,基本上還是沒有多少車輛願意停讓,更別提6月底的美大學生事故,若有確實停讓,憾事就不會發生。而所謂的行人三寶有變多嗎?也許得請交通部公布詳細數據,畢竟在帝王條款上路之前,我們也能看到行人任意穿越道路的問題存在。

要想擺脫行人地獄,不僅是增加罰責,更要從根本改變台灣人的用路觀念,加上道路的設計規劃重新檢視,當行人任意穿越道路時,是否有檢視該路段的行穿線設計?還是一昧的怪罪路人沒有走在斑馬線上卻無視該路段根本沒有或過於遙遠不便呢?當我們想要改善行人地獄的時候,應該要更全面的去檢視,從用路觀念、罰責輕重、道路建設、周邊設施、交通規劃等都需要納入考量,在最後也推薦各為觀看紀錄片《街頭安全計畫》,以及公視主題之夜有關行人的議題,讓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我們需要的是怎麼樣的用路環境。

*作者就讀於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經要走上工程師的道路卻轉到政治領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