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打造免學費制度,助貧困者翻身

2023-07-20 06:40

? 人氣

我國原本也採免學費或低學費制度,並廣設獎學金和助學金,協助弱勢學生就學、留學,造就許多人才。1991年開始改行高學費,1991年公立大學調幅9.6%、私立大學調幅6%;1992年公立大學調幅14%、私立大學調幅5.71%-12.3%;1993年公立大學調幅16%、私立大學調幅8%-12.6%。私立大學原本學費基數就比公立大學高很多,連續3年調高,更加拉大實際學費差距。根據2022年度資料,公立大學每學年平均為5.1萬元,私校則是9.3萬元,差距接近2倍。弱勢學生教育資源原本較差,且多數就讀私校,逆分配的不公平是為關注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何明修和張國偉兩位學者在2007年發表的《半調子的新自由主義:分析台灣的高等教育學費政策與爭議》提及:美國大學生中有77%的大學生就讀公立大學,22%就讀私立大學;台灣卻有只有27%的大學生就讀公立大學,73%就讀於私立大學。美國學費低廉的公立大學滿足平民大眾可受高等教育,少數中上階級菁英就讀量少質精且收費昂貴的私立大學。台灣則相反,因為政府長期以大量經費補貼少量的公立大學,使得高等教育變相「反淘汰」且「階級複製」,而演變成政治衝突與對社會流動的阻礙。

2022年9月,正在上學途中的北京小學生。(美聯社)
歐洲先進國家英、法、德,都已實施60、70年免學費政策。(美聯社)

1993年筆者在勞工陣線倡議「反高學費運動」,首波活動宣傳,在街頭和校園以行動劇詮釋教育高學費之害,透過媒體傳播啟蒙社會。我負責編劇,現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時任台大勞工社社長與勞陣志工,受邀參與演出,扮演官員角色,極為生動。林宗弘新近發表《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是遲來的正義》,也寫了這段過往 : 「劇情描述分屬工農階級、軍公教與財團子女,同時就學,然而高中聯考時,女學生被家長要求進入職校,或去工廠當女工。大學聯考時期,私校與官方勾結提高學費,工農階級男學生因此巨大的家庭負擔而遭淘汰;公教子女順利升大學,爾後富二代還出國念書。內容看似非常誇張的鬧劇,但在台北車站前演出時,竟有幾十位商職女學生凝神看戲,甚至有人當場激動地哭起來,讓演戲的我印象非常深刻。原來,順利升學的我,對於商職女生所面對的性別與階級不公缺乏理解。」

1993年初夏,由於教育部連續3年大幅調漲學費,由台灣勞工陣線與全國學生聯合會等團體組成反高學費聯盟,發動台灣戰後第1波的反高學費運動,訴求降低私校學費、縮短公私立大專院校間教育資源的差距、增加工農子女教育補助等。這一波抗爭活動衝入教育部,逼使當時的教育部長郭為藩親自與聯盟的學生代表對談,促成1994年大學學雜費凍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