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3年5月17日侯友宜獲國民黨朱主席徵召代表參選總統以來,至7月17日兩個月中已有14家機構的19次民調:在三腳督的互比下,侯有15次名列第3,其中更有11次的支持度低於20%;納入郭台銘的4次四腳督民調中,侯雖然只有一次墊底,但與郭的差距均不大,且4次的支持度均低於20%。綜合觀之,侯的最低支持度只有14.5%。
而在6月28日,侯友宜宣佈將由金溥聰出任其競辦執行長之後,共有8家機構所做的民調,在三腳督的狀態下,侯盡皆排名最後,且均低於20%支持度。
雖然金執行長曾公開說「6、7月的民調多有波動起伏」、「出價90萬可以影響民調結果」、「看過某民調的內部數據,青年人佔比太少,經加權調整後可能失真」,侯的競辦也曾公開抨擊某民調機構過去的紀錄就不好云云若是。但從這兩個月的近廿次民調看來,整體的民意大勢是不利於侯的,不只是他排名墊底,更有低於兩成的難堪數字。國民黨內有「暫緩提名侯」、「侯下郭上」、「侯下韓上」等雜音,反映的是同志間的憂慮與焦灼,鄭麗文多日連續大動作公開呼籲換侯,也絕非金溥聰一句「擠膿包」的黨紀伺候威脅即可消弭。
侯友宜自己雖以「徵召過晚」及「不擅長政治語言」自我解嘲,也難以平息已逐漸滲透瀰漫於廣大選民中的失敗形象。須知負面形象一旦被定格-如韓國瑜當年的「草包」稱號-再想扭轉是極為困難的逆風仰攻,而回顧藍綠兩黨的選舉競爭史,國民黨從來不是訴諸悲情的能手,想為侯友宜吸引選民的同情票,難。
放眼2024的大選,預期將有至少3組主要政黨候選人競逐大位,這與2020年同樣是三腳督的大選態勢有有不同。當年是宋楚瑜(親民黨)及韓國瑜(國民黨)分別代表在野的泛藍力量,挑戰爭取連任的民進黨蔡英文總統。最後3人得票比例分別為宋(4.2%)、韓(38.6%)、蔡(57.1%)。蔡英文獲得穩定的817萬過半數選票得勝,即使是宋韓兩人得票相加,也難以望其項背。
2020年的選舉,雖是三腳督,其實國親兩黨系出同門,整體仍是藍綠競爭,宋伯伯未能成功牽制蔡英文-雖然宋的幹練形象迥異於韓的膚淺,主因是他已多次參選,師老兵疲,選民不再有新鮮感;另一部分原因是當時香港有「反送中」之亂,綠營成功營造蔡的「辣台妹」形象出擊,選民普遍不信任藍營選將,乃至從總統到立委都大敗。
2024年的選舉有一特色,是台灣過去歷年大選未見的,就是選戰主軸已不再是藍綠對打。台灣民眾黨的白色力量,代表的是新興政治勢力,柯文哲一方面狠打綠營、一方面嘲諷藍營,帶給廣大選民新鮮感,經歷了3次政黨輪替之後,可能都暗自希望也許這次換個白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