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柯文哲似乎是3名候選人中最能被北京接受的那個。首先,柯文哲雖然不支持九二共識,但他並不否定一中框架。他支持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進行兩岸之間的友好交流。在臺北市長任內,他持續推動臺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舉辦,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在反中抗中的主流氛圍下,則是一股清流。
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也被民進黨內的深綠視為“台獨金孫”,雖然他為了獲得美國的支持全面繼承了蔡英文的路線,但是由於他之前的一系列言行,美國對他並不信任。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並沒有完全承認九二共識,而是採取了“憲法九二”的路線,試圖在九二共識被汙名化後尋找相應的論述空間,但是侯友宜本土色彩濃厚。
國民黨內不少深藍視侯友宜「藍皮綠骨」,尤其是他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受到重用,在「319槍案」後的調查結果至今仍有不少藍營支持者不買單,所以侯友宜能選上新北市長並高票連任,靠的是他不那麼藍的底色,能吸引中間選民和淺綠對他的支持。這當然會讓北京對其產生疑慮,無論是出身還是個人風格,侯的很像國民黨的前主席李登輝,這一點勢必會讓北京對其產生疑慮。
其次,柯文哲遵循“親美友中”的路線。但是他不會像蔡英文那樣對美國無條件的追隨,他對美國的親是有限度的,是站在臺灣一以貫之的戰略出發的,對柯而言,美日同盟意味著親美等於親日。從現實出發,臺灣仍然需要美國對其保護的承諾與在相關國際領域的支持。但是親美不等於抗中,柯文哲強調一家親總比一家仇要好,對北京來說,柯沒有強烈意識形態的束縛,能夠務實的進行溝通與交流。而對於國民兩黨而言,都有相應意識形態上的局限性。柯沒有那麼親美就意味著北京與其存在著接近的空間。
最後,柯的背後是大量臺灣年輕人支持的力量,這是兩岸交流中民心契合,民心相通一股強大的動力。如果柯最終能夠當選,通過與其務實交流,增進兩岸之間相互的瞭解,增強相互的信任。化解現存的敵意,也是北京所樂見的未來。可以說在當前三個候選人中,柯是北京較為屬意與青睞的,也是緊閉的兩岸關係大門重新打開的的一把鑰匙。
*作者為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