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的主要成員中國仍然被視為擁有大量資金。這些國家需要它,比如,阿根廷,阿根廷嚴重依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支持,希望也需要額外的資金來源,因此他們認為,通過成為金磚國家成員,他們可以更好地進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中國所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各種機制。當然,還有『一帶一路』。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都是這樣的。」
米哈埃拉·帕帕(Mihaela Papa)是美國塔夫茨大學新興國家聯盟研究(Rising Power Alliances research)項目的共同發起者,同時也是研究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治理的兼職助理教授。她也認為,很多國家希望參加這個發展中國家的「俱樂部」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利益。不過,她還相信,相比北約和歐盟這些組織,金磚國家的「低門檻」也是很多國家踴躍參加的原因之一。
「你看看金磚國家,這是一個目前並沒有設定很高加入門檻的機構。因此,這是一項無需任何成本的努力。您提交申請,你也不需要做這個或是那個。」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國際發展法與非洲經濟關係專業教授丹尼·布萊德洛(Danny Bradlow)告訴美國之音,雖然這些國家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但是,改革全球經濟治理,使其更能回應全球南方的需求也應該是他們的共同目的。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概括地說,大多數國家都對改革全球經濟治理有興趣,希望使其能夠更好地回應全球南方的需求。他們將『金磚國家』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而這本來也是『金磚國家『的目標之一。我認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將其視為全球南方發出聲音的新方式和解決所關注問題的論壇。」
南非「金磚」大使蘇克拉爾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你在這裡看到的是,這些國家希望在不斷發展的全球架構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蘇克拉爾說,「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多極、多文化和多文明的世界,不被一兩個霸主統治,他們有更多的獨立性和選擇來決定什麼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金磚四國」成立之初,它也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尋求打破西方對全球經濟霸權的經濟集團。「金磚五國」自烏克蘭戰爭以來的表現也令西方擔憂。金磚國家成員中都沒有批評過俄羅斯。「中立」的「金磚國家」非但沒有參與西方對俄經濟制裁,中國和印度甚至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等能源。在烏克蘭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南非與中俄舉行聯合軍演。
「金磚四國」的概念源自前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他在2001年創造了「金磚四國」(BRIC)這個詞,特指代表著未來成長機遇的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