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方在非洲的影響力減弱,中國和俄羅斯都在試圖填補這個「真空」。但中俄在各自擴大在非洲影響力的過程中,是否會成為戰略對手呢?
奈及利亞前央行總裁薩努西(Lamido Sanusi)曾在2013年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非洲人必須看到,就像美國、俄國、英國和巴西等國家一樣,中國在非洲並不是為了非洲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它自己的利益。」
比起其他一些國家,中國在非洲發展勢力的歷史並不長。但中國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和經貿合作項目,積極擴張其影響力。
與冷戰時期的蘇聯相比,俄羅斯與非洲的關係大不如前。但俄羅斯已經開始努力恢復與其傳統的「反帝」盟友的關係,並且還在拓展與其他非洲國家的合作。
今年3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問了納米比亞、辛巴威、安哥拉、莫桑比克和衣索比亞。這幾個國家在冷戰時期都曾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
另外,3名俄羅斯記者7月底在中非共和國調查有關俄羅斯傭兵在該國作戰的消息時被槍殺。這起事件也引起外界對俄羅斯在非洲參與秘密軍事行動的猜測。
中俄投資規模懸殊
中國和俄羅斯經常在相似的領域尋求機會,出現競爭在所難免。但是,由於兩國外交關係較好,至少在目前,中俄兩國在非洲的競爭還沒有公開化。
但是,BBC俄語部記者史摩特瑞耶夫(Mikhail Smotryaev)說:「這並不是說兩國(在非洲的利益)永遠不會出現衝突。」他說,在上世紀70和80年代,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起當時的蘇聯來說,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中國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貿易額在2014年達到2200億美元,預計在2020年達到3500億美元。這個數字幾乎是俄羅斯與非洲貿易額的一百倍。俄羅斯與非洲的年貿易額只有35億美元。
俄羅斯經濟連年下滑,而且其國際影響力也遠不如蘇聯時期。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希望能與非洲發展關係。
截至2012年,俄羅斯已減免非洲國家超過200 億美元的債務。這是俄羅斯改善與非洲國家關係的一個策略。俄羅斯與非洲發展經貿關係,往往以要求這些國家在聯合國支持俄羅斯為條件。
軍售大戶
在武器貿易方面,中俄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俄羅斯是重要的武器出口國。2015年,非洲進口武器裝備的35%來自俄羅斯。
但專家表示,在非洲各國的武器庫中,中國製造的武器佔將近三分之二。中國與一些非洲國家有軍事協議,在吉布地甚至建立了一個大型海軍基地。
另一個潛在的競爭領域是自然資源的開採。史摩特瑞耶夫說,儘管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但仍有興趣在非洲開採鑽石、石油和稀有金屬。
中國是能源進口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很大,因此需要與非洲國家簽署開採協議,來保障穩定的資源供給。為此,中國在非洲出資建設了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如鐵路、大壩、輸油管道和公路等,並與多國成立了合資企業。
2006年,中國與奈及利亞簽署協議,中國出巨資在奈及利亞建造石油和基礎設施項目,換取在該國的礦產開採權。同時,奈及利亞向中國產品開放市場,中國公司開始在該國經營工廠。
在一些非洲國家,中國主導的基建項目大量聘用中國工人。在奈及利亞,有一萬多名中國工人參與鐵路建設。在整個非洲大陸,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20多萬名中國工人在非洲工作,多數在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和肯亞。
中國也成為非洲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美國「援助數據」(AidData)項目的研究人員發現,接受中國資金援助較多的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投票時更傾向於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
中俄關係會受影響嗎?
史摩特瑞耶夫認為,非洲的政治精英階層中有許多人曾在蘇聯接受教育,但俄羅斯並未努力利用這些歷史資源。俄羅斯與非洲許多國家都有傳統盟友關係,但挑戰在於,如何將這種革命中形成的政治關係轉化成經濟關係。
至少在目前,俄羅斯在非洲的經貿投資活動規模尚小,還不會與中國發生直接碰撞。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研究所的Andrei Karneev告訴BBC:「在許多國際事務上,俄羅斯和中國的立場是相近的。」
因此,兩國「不會允許經濟利益上的衝突影響兩個大國間的長遠關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