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法學、漢學、生技醫藥、永續發展8得主 9月抵台開講

2018-08-30 21:12

? 人氣

20180620-唐獎第3屆「漢學獎」得主20日揭曉,由日本學者斯波義信、美國學者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共享。圖為宇文所安。(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唐獎「漢學獎」得主之一,美國學者宇文所安。(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另一位漢學獎得主為日本著名漢學家、中國史專家斯波義信,也是日本漢學界「東京文獻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30年生於東京的斯波義信,在195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於1962年取得東大博士學位,並在1969年進入大阪大學任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後,斯波義信持續在東大東洋文化研究所與國際基督教大學授課,更於2001年起接受東洋文庫理事長一職,致力將漢學研究普及至大眾。目前,身為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及東洋文庫長的他,持續為中國經濟史與東洋文化的重要推手。

斯波義信的著作雖不多,但每本書皆是多年來嘔心瀝血的成果。斯波義信習慣融會貫通後,統整出嶄新的見解,建構出自己一套知識體系,試圖以淺白易懂文字寫出,讓普羅大眾得以一觀。另外,他的著作也多具獨特的開創性,例如:早年《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一書,已成為西方諸多大學的宋代史必備教材。他在秉持日本嚴謹的傳統方法外,又借鑒西方有關社會經濟史的研究理論,這種並用中西理論的研究方法,使其開創出許多全新的觀點。

20180620-唐獎第3屆「漢學獎」得主20日揭曉,由日本學者斯波義信、美國學者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共享。圖為斯波義信。(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唐獎「漢學獎」得主之一,日本學者斯波義信。(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開啟癌症標靶治療時代 3人獲生技醫藥獎

杭特博士於1979年發現酪胺酸可以被磷酸化,酪胺酸激脢扮演控制細胞生長方向的關鍵角色,當它失常時,有可能造成細胞不斷生長,形成惡性腫瘤,世人因其發現而對調控細胞活動有了全新的認知。

20180619-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三位美國知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東尼•杭特(Tony Hunter)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唐獎「生技醫藥獎」,由3位美國學者共同獲得,他們促成癌症標靶治療在臨床上成功應用。圖為得主之一東尼•杭特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德魯克爾博士承襲杭特的研究成果,研發出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標靶藥物。德魯克爾的研究使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10年存活率從5成提高至9成,「基利克Gleevec®」成為TKI標靶治療的先驅,更被國際喻為「抗癌的神奇子彈」。德魯克爾的貢獻為標靶治療的時代吹響了號角,各種標靶治療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

20180619-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三位美國知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之一,布萊恩•德魯克爾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曼德森博士亦承襲杭特的基礎研究成果,但走上一條與德魯克爾不同的道路。他與他的研究夥伴採取在當時前所未見的策略對抗癌症:開發抗體以阻擋暴露於細胞外側的受體部位。 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受體酪胺酸激酶的原型,位於細胞表面,是驅動細胞生長的主要引擎,當時他提議用抗體去阻擋EGFR,便有可能阻止癌細胞大量生長。曼德森博士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酪胺酸激酶活性的標靶治療方法,激勵了許多人跟進。

20180619-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由三位美國知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其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之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之一,約翰•曼德森博士。(取自唐獎官方網站)

行動阻止全球暖化 2傑榮膺永續發展獎

永續發展獎由首位研究證實「全球暖化」重要環保議題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漢森,以及世界上首位證明氟氯碳化物為溫室氣體的印度科學家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獲得。

1941年出生於美國的漢森博士曾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服務46年,不僅為知名的全球暖化專家,也被認為是最有「衝撞力」的一位。他致力於許多社會活動,例如:於美國國會作證公開指出全球暖化現象確實存在、寫信給歐巴馬闡述全球暖化形式、為支持保衛煤河山環保運動而發表《關於煤河山的聲明》,只為提升全球暖化議題的意識。

作為全球暖化議題的先驅者,漢森不僅僅是提出全球暖化的議題,也進而在這方面做出各項研究。例如整理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應減低至350ppm,以及分析出全球溫度變化超出了自然變化範圍。他以科學的數據,明確指出人類活動與全球暖化之間的因果。

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表彰其在氣候變遷的開創貢獻。(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1944年出生於印度的拉馬納森博士與漢森共同榮獲永續發展獎。拉馬納森博士除了提出「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主要包含甲烷、一氧化二氮及對流層臭氧等,也在1987年限制氟氯碳化物的《蒙特婁議定書》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拉馬納森除了對於全球暖化展現絕佳的研究洞察力外,私底下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暖男」,他在得知榮獲唐獎時,仍不忘感謝結褵數十年的愛妻。他說在他的研究工作領域,太太是重要精神支柱,若不是妻子全力支持,絕對不可能獲得唐獎這項殊榮,「我這說法毫不誇張」。

第三屆唐獎得主9月22日將來台參加頒獎典禮,並發表演講。

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表彰其在氣候變遷的開創貢獻。(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之一,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