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停戰70週年:為何說台灣才是最大贏家?美中如今還會在東亞開戰嗎?

2023-07-27 11:00

? 人氣

韓戰,仁川登陸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韓戰,仁川登陸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七十年前結束的韓戰,奠定了當今東亞地緣政治的基本格局。韓國與朝鮮(北韓),以及美國與中國,為何要打這場損失巨大、令無數生靈塗炭的戰爭?中美兩國會否再次在朝鮮半島重燃戰端?

七十年前的7月2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在朝鮮半島的板門店簽署了朝鮮軍事停戰協定。韓國軍隊雖然反對這份協定、沒有簽字,但最終也執行了這份協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嚴格意義上,這份協議僅僅規定了各方停火,遠非和平條約,因此朝鮮半島至今法理上仍處戰爭狀態。

起始於1950年6月的朝鮮半島內戰,很快就演變成了美國與中國等大國親自參與、蘇聯在幕後提供支持的慘烈大戰。在三年拉鋸、生靈塗炭後,朝鮮半島又重新回到了南北雙方圍繞三八線互相對峙的格局,並持續至今。

這場戰爭,明面上的參戰方有四家,分別是朝鮮與中國,以及韓國與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蘇聯則在後方為中朝方面提供各類物資,一些蘇軍飛行員也以中朝軍人的名義秘密參戰。

各方的參戰動機

朝韓中美蘇,這五方的參戰動機分別是什麼?各自在這場戰爭中又有著怎樣的得失?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東亞史學家普芬寧(Werner Pfennig)認為,各方其實在這場戰爭中都有所斬獲,但是也都沒能取得全勝。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北方的朝鮮和南方的韓國,這兩個政權都存活了下來,都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而當時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勢力範圍的美國和蘇聯,則都認為自己在實現了部分戰略目標的同時也吃了虧。美國雖然沒有實現讓韓國政權一統半島的目標,但是也堅定了對共產主義陣營實行冷戰圍堵戰略,進一步鞏固圍繞韓國、日本等亞洲盟友的防衛圈。同時,美國也避免了與中國、蘇聯直接開戰。六十年代的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哈裡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曾經將這場美軍死傷人數超過越南戰爭的軍事沖突稱為「一場苦澀的小戰」;《紐約時報》則對此點評說,鑑於韓戰對各方造成的重大傷亡與破壞,助理國務卿哈里曼的觀點未免有輕描淡寫之嫌。該報甚至認為,美國在朝鮮半島雖然戰勝了平壤政權,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蘇聯被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是韓戰的最大贏家,畢竟如前所述,美軍被迫分兵東亞,間接改變了美蘇在歐洲地區的實力對比;而且,蘇聯通過戰爭期間及戰後對中國、朝鮮的大量援助,擴大了對這兩個國家的戰略影響力。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最終拖垮蘇聯的軍備競賽,正是起始於韓戰。

德國波茨坦大學的冷戰史學家施托維爾教授(Bernd Stöver)認為,在韓戰中,蘇聯既沒有贏得裡子,也沒能贏得面子。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大規模加強軍備投入正是從韓戰期間開始的,它最終讓蘇聯不堪重負。這正是因為蘇聯當年想要跟美國人平起平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