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電公會今天發布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產業發展調查,結果顯示,台商對未來中國大陸經營預期呈悲觀趨勢,但相較於去年,台商希望返台上市融資或投資的比例下降。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今年是連續第19年發布台商在陸經營環境的報告。計畫主持人為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呂鴻德,計劃研究顧問為逢甲大學講座教授許士軍。調查報告問卷總回收數2382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136份。
關於企業未來布局規劃,調查中以「台灣母公司繼續生產營運」占比42.15%最高,其次為「擴大對大陸投資生產」占29.08%,第3為「與陸資企業合資經營」占14.06%。
值得注意的是,與2017年相較,今年企業布局中無論是「擴大對大陸投資生產」或是「希望回台上市融資」、「希望回台投資」的比例都下降。
台企返台上市的意願在連續8年上升後,今年卻從7.45%下降到6.68%,報告認為可能與大陸方面鼓勵台資企業上市有關。回台投資的意願則是從7.01%下降到6.42%。
呂鴻德認為,這一方面代表部分台企在兩岸的競爭力都下降;但另一方面,對於有能力也符合台灣所需的企業,回流台商面臨「五缺」問題不敢放手經營,或者認為沒有好的投資標的。
報告提出,台商對未來中國大陸經營預期呈悲觀趨勢。
中國大陸當前的經濟發展面臨產能過剩、經濟成長放緩等問題,「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績效分布」調查中,台商認為在大陸事業淨利將呈現負成長部分,自2013年的59.02%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69.75%,今年比例則為62.61%。
報告引用中華徵信所表示,在大陸台商獲利逐年衰退,原因包括大陸經濟轉型衝擊、製造成本上揚及兩岸政府溝通中斷等因素。
對於台商在陸投資風險的比較分析,報告指出,分數最劣的是「當地適任人才及員工招募不易的風險」、「台商企業在當地發生經貿糾紛頻繁的風險」及「員工缺乏忠誠度造成人員流動頻繁的風險」。
這份報告納入112個大陸城市做投資方面的評比,結論包括「一降兩升七受益」,分別是:大陸城市投資環境力台商評價呈下降趨勢、大陸城市投資風險度台商評價呈上升趨勢、大陸城市台商推薦度台商評價呈上升趨勢;
此外,受益於新經濟效應、創新趨動效應、雄安新區效應、環杭州大灣區效應、粵港澳大灣區效應、城市再造效應、產業移轉效應,相關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上升。
報告今年將大陸112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以三級九等的方式分類,排名最高的6個城市是蘇州昆山、成都、蘇州工業區、杭州市區、上海市區、北京市區。呂鴻德說,看好大陸經濟要從高速度往高質量發展,服務業機會大,因此過去被認為經營成本較高的市區排名上升。
有鑒於大陸方面對環保要求提升,不再一味追求經濟成長,報告建議台商往高品質發展布局產業,包括智慧聯網、醫療生技、智慧製造、節能環保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