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前一陣子民調狂跌,落居第三,近日向上攀升,與柯文哲的差距逐漸縮小,顯現選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美麗島電子報7月最新民調,侯友宜由6月分17.1%,上升為19.9%,支持度增加了2.8%。柯文哲由6月分28.6%下降為24%,支持度減少了4.6%。侯、柯間的差距,一個月內縮小6.4%,由原本相差11.5%,現在只有4.1%,接近誤差值。
柯文哲失言連連,民調走跌是必然的,他的高峰期已過,未來極可能繼續探底。侯友宜恰恰相反,他原先沒有充分準備,輔選團隊不夠強,政策主張不明確,如今一一改善,選情往上走乃屬必然。
侯民調不理想,黨內異聲多,甚至出現敗選焦慮症。藍營有人沉不住氣,為此而主張「柯、侯配」,或是推動「政黨輪替聯盟」,由在野從三人擇一參選總統,其餘二人輔助。這類想法都是自亂陣腳,有人可能動機不單純,另有企圖和算計,目的是為郭台銘製造起死回生的機會,取得代表非綠陣營參選資格。柯文哲也不會買帳。
其實,距離投票還有將近半年,侯友宜言行穩健,路遙見馬力,仍有翻轉機會,不無逆轉勝可能。至於「藍白合」、「非綠陣營大團結」、「執政聯盟」、「政黨輪替聯盟」都時機不成熟,難以瓜熟蒂落。勉強推之,只會製造混亂,助長非綠內鬥。
現在最關鍵的是侯友宜先要自己強起來,所謂「打鐵還要身子硬」是也。所幸局面已往好的方向走,侯、朱、金成生命共同體,必將通力合作。侯友宜只要通過第一個黃金交叉,民調追上或超越柯文哲,藍營「疑侯」或是往外靠的「西瓜效應」自動就會消停。隨後,侯的選情就可能越走越順,往第二個黃金交叉邁進,到投票日再讓棄保效應發酵,還是有當選的可能。
侯友宜的基本面不算太好。他刑警出身,歷練範圍限於警界及市政,他原來是備受稱道的市長,因而在總統可能候選人的民調中一直數一數二。但是,他獲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後,民意支持度遽然轉弱,陷入逆風而行的困境中。雖仍有一搏實力,只是眼前總統路上障礙不少,他和黨中央必須將障礙一一排除,並且獲得非綠陣營齊心協力支持,才有下架民進黨的可能。
他面對的主要障礙在於出在藍營不齊心,即使全代會通過提名案,韓國瑜也挺身相助,但黨內整合顯然尚未完成,而他過去與國民黨保持距離,對黨的事務與同志競選冷漠以對,如今成為現世報,妨礙黨內各方對他參選的支持。
藍營質疑其忠誠性與戰鬥力者所在多有,尤其是一些深藍人士對他的接受度很低,他們擁有很強的話語權與動員力,所產生的破壞力很可觀,侯友宜的形象與聲勢顯已受到傷害。黨內整合不力,欲使非綠在國民黨主導下整合成一個陣營,攜手合作下架民進黨,就更加困難了。
目前的資源占有比重是朝大野小,非綠陣營即使團結一致也未必能居上風,何況郭台銘仍未打退堂鼓,柯文哲又聲勢高漲。他們兩個都不願誠服於國民黨之下,遂使非綠陣營無法完成整合,如果持續至選舉投票也無法合為一體,則勢將導致選票分化,綠營勝選將有厚望。
侯友宜轉型成為總統候選人,表現至今未臻於善境。他雖然在國人心目中是可信賴的好人與可成事的能人,但距離優質的國家領導人所需要的素養仍有一段差距。他所提的政見也缺乏系統性規劃,所以民調不理想。侯過去的主政範圍鮮少涉及全國性事務,對國家重大政策也鮮少論及,民眾對其外交、兩岸、財經、能源、社福、文教等重大事務的政策與主張所知有限,信心不足。他如何對各方面國政問題建構系統性政策主張,並且廣泛獲取民眾認同,並且確信他對國家大政方針確實瞭如指掌,成為當務之急。
侯友宜的票源不夠寬闊。尤其是青年不認同、中間選民不買帳以及深藍不力挺,都將嚴重衝擊他的選情。國民黨的老邁形象也不獲青年喜愛,民進黨過去幾乎囊括多數年輕選票,現在則是柯文哲擁有眾多青年粉絲。侯友宜的條件與作風比較傳統,對年輕人吸引力有限。至於中間選民,吸引力也不夠。國民黨的基本盤已不如民進黨大,對侯友宜的支持熱情也不如民進黨支持者,所以必須在中間立場選民群體中尋求更多支持。如果中間選民對他冷漠無感,或者搶不過賴清德、柯文哲,則很難只靠基本盤獲勝。他目前的努力重點應是先穩住基本盤,進而向中間地帶挺進。
他的優勢在於兩岸和戰問題。民進黨執政七年多,但兩岸關係惡化到兵凶戰危邊緣程度,讓民眾對戰爭的恐懼確升高,對民進黨抗中路線究竟將招引戰爭還是捍衛台灣安全也出現普遍疑慮。這樣的安全疑懼及對民進黨執政績效的負面評價,是否已經大到期待換黨執政的程度,則還不太確定;侯友宜如果能夠喚起多數民眾基於「和平與戰爭的選擇」而換黨執政的心理,則仍有可能跨越第二個黃金交叉,在棄保效應助長下取代民進黨的執政權。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