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庭瑤專欄:刀郎「羅剎海市」,戳中哪些社會現實?

2023-08-05 06:40

? 人氣

中國音樂人刀郎新歌〈羅剎海市〉諷刺社會現實,影射娛樂圈大咖而暴紅,到底戳中了哪些中國社會的現實?(取自騰訊網)

中國音樂人刀郎新歌〈羅剎海市〉諷刺社會現實,影射娛樂圈大咖而暴紅,到底戳中了哪些中國社會的現實?(取自騰訊網)

十年磨一劍,出鞘蕩群魔,中國音樂人刀郎新歌〈羅剎海市〉抖音點擊破百億,因為影射多名中國演藝圈大咖而暴紅,字裡行間諷刺社會現實,也引起網路社群爆量解讀及二度創作,迄今方興未艾——刀郎的〈羅剎海市〉為何突然暴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生於1971年的刀郎,原名羅林,四川內江人,2004年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在沒有任何宣傳下,從新疆火遍全中國,以270萬張銷量登華語樂壇榜首。隨後,仍陸續產出不少家喻戶曉的單曲。台灣音樂教父羅大佑曾肯定刀郎的創作說:「天生就是唱歌的嗓子。」但2010年,那英評論刀郎說:「刀郎的歌不具審美觀點,沒有音樂性」、「聽刀郎歌的都是一些農民」;汪峰稱:「刀郎能火,簡直是流行音樂的悲哀!」高曉松直率地說:「刀郎的專輯給我,我會直接扔進垃圾桶。」

結廬似不在人境:巧借醉鄉,指桑罵槐

十年後的今天,刀郎發表《山歌寥哉》新專輯,其諧音則直接源自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聊齋誌異》是在清康熙年間的創作,描繪狐仙、鬼和妖的諷刺小說,這些年來,曾根據其中故事改編成電影《倩女幽魂》、《畫皮》等。毛澤東、鄧小平也曾援引《聊齋誌異》,毛澤東在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提到〈狂生夜坐〉的故事;鄧小平「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則出自〈秀才驅怪〉的「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導師群有楊坤(右一)、那英(右二)、汪峰(左二)、齊秦(左一)。(百度百科)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導師群有楊坤(右一)、那英(右二)、汪峰(左二)、齊秦(左一)。前三位是網友認為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的影射對象。(百度百科)

據說,刀郎新專輯中〈羅刹海市〉在中國社群平台點擊破百億(可能是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的數據加總),已然出圈,堪稱「現象級」的歌曲。〈羅刹海市〉源自《聊齋誌異》中的一篇奇幻短文,講述一位俊美年輕人來到羅剎國,這是一個「美醜顛倒」的國度。直到他逃離了羅剎國,一切才回歸正常。歌詞中有許多《聊齋誌異》原文中的細節,也有當代的創新。在歌詞改編中,刀郎保留了原文荒誕、諷刺的精神,也使用了民間俗語,沿襲了蒲松齡「巧借醉鄉以指桑罵槐」的寓意,也帶有憤世嫉俗的怒意。

幕天席地何徜徉:來自底層,粗礪樸質

乍看〈羅剎海市〉的歌詞,會感到晦澀難懂(文末附逐句解讀),如歌詞寫道:「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驴),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隻雞(鸡);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但若仔細聆聽,刀郎歌詞批判那些盤踞中國娛樂圈已久、且壟斷遊戲規則的知名大腕,影射那些昔日批他的那英(那又鳥)、楊坤(馬戶)、高曉松(公公)、汪峰(勾欄客),而今刀郎創作歌曲以牙還牙,展開絕地大復仇。

2007年7月8日,台灣貢寮海洋音樂祭,大陸「西北風」代表號之一的崔健壓軸演出。(楊公 - Cui Jian@2007 Hohaiyan∕維基百科)
刀郎的音樂創作有一種中國特色的「粗礪樸質」,有點類似崔健的〈一無所有〉。(楊公 - Cui Jian@2007 Hohaiyan∕維基百科)

刀郎的創作有一種中國特色的「粗礪樸質」。若要找個類比風格,有點類似崔健的〈一無所有〉,或是王寶強主演的電影《盲井》,那種擁有很原始的創作生命力。但對台灣閱聽人來說,對刀郎的作品,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不習慣,通常要聽很多遍才會稍微了解。比如〈羅剎海市〉用了嗩吶和民俗樂器,曲調旋律太過扁平,歌詞意境也不夠優美,批判力度也不像716遊行主題曲〈狗官〉那麼直截了當,幹譙得暢快淋漓。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