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廠商投資,金管會31日發布函示,針對企業融資排除適用部分,已不再只侷限於「擴增產能」,所有以廠房為擔保品之借款,只要是廠房所在位置,係都市計畫與非都市計畫之「丁種用地」以上之建地,都可以排除計算。
不過,這項被媒體形容為「房市大利多」的政策,其實主要還是為了綠營政策兌現,加速銀行融資,以內政部「8年興建20 萬戶社會住宅」政策為例,縣市政府為了興建20萬戶社宅,得舉債3000億元,和等於本次《銀行法》30%建築融資上限鬆綁,所創造的3500-7000億元借款額度相比,幾乎就佔掉一半。
對此,營建署副署長陳繼鳴強調,20萬戶社會住宅興建的舉債金額,後來經過營建署內部估算,「應該沒有3000億元這麼多」,有些危險及老舊建築重建,實際實施範圍可能只有1、2戶獨棟獨戶,融資的金額也沒有這麼大。陳強調,在金管會放寬建築融資上限規定後,都更與危老重建的銀行融資需求,未來將透過政策誘導方式逐步推動,(融資的)量不會馬上出現。
金管會為了拚經濟如此不用其極,讓曾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頗不以為然。
曾銘宗批顧立雄為了衝經濟「病急亂投醫」
曾銘宗表示,《銀行法》第72-2條立法目的,是希望商業貸款在承作放款時,「風險不要太集中」,該法條雖然有「開後門」條款,但金管會基於維持金融健全度角度,在鬆綁過程應該審慎進行。
「根據統計,目前所有金融機構不動產放款餘額,已經逼近銀行總資產的5成,金管會這段期間對於房貸等建築融資監理措施『一直放』,似乎沒有顧慮到金融機構負擔風險」,曾銘宗批評,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相關作法,根本是為了衝經濟「病急亂投醫」,一味配合拼經濟政策。
曾銘宗以20萬社會住宅所需3000億元的建築融資為例,台灣的建築融資金融監理,從日本可以得到很多教訓,日本人口老化問題走在台灣前面,人口負成長的結果,日本都會區房價已持續下跌,未來台灣人口走向負成長,房價勢必會跟著下跌,金融機構的建築融資違約風險也將跟著走高。
「蓋這麼多社會住宅,將來如果租不出去怎麼辦?」
「台灣有超過100萬戶空屋,國發會最新的『人口推估』,已經預估台灣人口負成長,將提早3年來臨。你蓋這麼多社會住宅,將來如果租不出去怎麼辦?」
曾銘宗表示,政府在解決青年居住問題時,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積極運用全台100萬餘屋,尤其在台灣人口走向負成長後,2-30年後這些房子怎麼辦?如果是一味地鼓勵社會住宅興建,反而會導致國家資源的錯置,「我覺得補貼租金,會比(社會住宅)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