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合作推出「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自3月起為敘利亞難民學生提供線上華語課程,並由台灣青年學子陪伴敘利亞難民學習,如今許多敘利亞孩童會用中文說「我愛台灣!」。慈濟位於土耳其的志工胡光中13日透過越洋視訊感動地說,「這項線上華語課程,為敘利亞難民孩童打開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自2015年起為失學的敘利亞難民孩童,提供在異鄉重新受教育的機會,並同時照顧在地8千多戶的難民家庭。今年起,由慈濟國際青年會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慈濟大學推出「滿納海的承諾」- 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招募18-35歲青年運用創新的華語教學平台與遠距教學配套,陪伴敘利亞難民學生線上學習華語,以增進外語能力,拓展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慈濟基金會與台灣師範大學13日共同舉行記者會說明「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成果,這項結合線上教學、面對面實際交流的伴學計畫,讓敘利亞難民學童與台灣青年有實際交流的機會,分享過程中充滿許多感人的故事、淚水不斷。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各地學校推動線上教學,偏鄉地區弱勢家庭由於硬體設備不足,慈濟基金會捐贈了4000多台筆電與無線分享器給弱勢家庭學童,並安排大學生為弱勢學童們做線上伴學,後來這項計畫擴展至海外,遠至非洲莫三比克。由於逃到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孩童表示希望學習華語,因此慈濟與台灣師範大學大學共同合作,首次推出線上華語課程,並結合大學伴的跨文化實際訪視交流。
滿納海國際學校是一所關注敘利亞難民教育的非營利機構。這項計畫於今年2月5日展開第一階段培訓課程,由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及胡翠君教授,運用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研發成果,規劃執行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經由3個月共36小時的課程,包含華語文教材教法、遠距教學與班級管理原則、華語文教學與多媒體科技應用、跨文化教學設計原則等,以及教學實務培訓後,於3月開始,為期一年,為13至18歲的敘利亞學生,每週提供2小時線上華語伴學。
為進一步加深大學伴與小學伴之間的互動及情感連結,並促進文化交流,在慈濟基金會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支持下,15位來自不同身分背景的臺灣大學伴團隊,於今年7月27日至8月6日前往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進行跨文化交流以及華語文的教學,其中包含敘利亞家庭訪問、交流與對話、臺灣飲食認識、介紹當今AI發展的相關應用及實作、生活會話及自我介紹等。
參與本次土耳其滿納海學校交流與授課的大學伴陳靜說:「這次參訪,學會了珍惜現有的資源,看到許多地方的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生活,卻依然樂觀面對。回到家鄉後,我帶著滿滿的感激和啟發,繼續投入志願服務,並與身邊的朋友分享我的經驗,期望能夠鼓勵更多人加入國際志工的行列。」
大學伴張仰志說:「這幾天到難民孩子的家裡訪視,用心去感受每個家庭的眼淚,孩子的爸爸在門口被槍殺,孩子為了照顧自己神經受損的弟弟而停止學業,孩子因為沒錢沒身分而失去接受高品質醫療的權利,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但也因為這些不公平,讓我更堅信我要為這世界帶來影響,是因為這些不公,讓我更加的想幫助他們、幫助這個世界,感恩這次有機會走入孩子們的家中、走進他們的人生,他們帶給我的卻是滿滿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