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政經局勢動盪,關於美元霸權地位面臨挑戰的討論不絕於耳。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認為,美元的支配地位還有一段時間,但他也希望歐元能夠茁壯,讓投資人能有更多選擇,「就像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強權,否則小國家會被霸凌。」
央行今(15)在臉書官方帳號貼文指出,「誰掌控石油,誰就掌控所有國家;誰掌控糧食,誰就掌控人類;誰掌控貨幣,誰就能掌控全世界!」這句流傳已久的名言,一直被認為是出自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雖然季辛吉辦公室發言人對此否認,這句名言究竟出自於誰,仍然不得而知,卻常用於解釋主要國家在全球核心利益間競爭的原因,尤其是常作為探討主要國家競爭全球支配通貨的引言。
彭淮南日前出席央行外匯局同仁退休茶會時表示,美國2022年的國外負債大於國外資產,高出16兆1,171億美元,投資所得卻有2,000億美元的淨收入,這就是所謂的過度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
他也提到,美國的貨幣政策引起的金融流量,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經常產生不穩定效果,例如新台幣匯率就受外資進出的影響。
美元充當國際貨幣已近百年
彭淮南指出,從15世紀迄今,有6種貨幣先後充當國際貨幣,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及美國,這6種貨幣大約各領風騷100年,美元從1920年起充當國際貨幣至今,剛好也近百年,但從經濟實力來看,美元的支配地位還有一段時間。
彭淮南語重心長地表示,「我一直希望歐元能茁壯起來,讓投資人有更多的選擇。就像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強權,必須要有2個或3個,否則小國家會被霸凌。」
美元面臨挑戰 國際貨幣地位仍難取代
關於美元的國際地位,央行曾在今年6月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發布分析報告指出,美元確實面臨歐盟整合程度提升、中國大陸迅速成長等挑戰,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坐擁最主要國際貨幣的地位仍難遭到取代。
央行分析,隨著支付環境變化,私部門和官方數位貨幣快速成長,確實可能減少大眾對於美元的依賴,消費與投資偏好不斷改變,加上商品推陳出新也帶來影響,但是只靠技術,還沒辦法完全抵銷美元長期占據的主導地位。
儘管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上關於「去美元化」的聲浪逐漸增溫,部分國家貿易也採取避開以美元交割清算的措施,但央行指出,由於經濟或貿易規模有限,而且交割後得到的貿易對手方貨幣,仍然缺乏價值儲藏(投資)去處,最後還是需要透過美元清算彼此債權債務關係。
央行認為,美元在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及價值儲藏占比都是全球之冠,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仍將維持最主要國際貨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