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無數個圓盤旋環繞,最後聚集成一幅或迷幻或沉靜的畫作,畫家陳益村迄今以「圓」為主軸創作,已超過十個年頭,他說這些圓同時也代表「緣」跟「源」,蘊含人類的起源與生命的緣分;談起作畫過程,陳益村直說「很療癒」,彷彿進入只屬於自己的世界,可以完全創作、完全作主。
陳益村接觸油畫 出於「無聊」
畢業於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科的陳益村,現在的正職是在建設公司上班,回憶起最初為何會接觸油畫,他認為可以說是出於「無聊」。
陳益村談到,以前下班回家後沒事做,每天都坐在家裡看電視,從第1轉到第100台,突然有一天意識到「生命都浪費了」,於是一口氣停掉第四台,從此晚上多了許多閒暇時間,思索起要如何運用時,「我要畫畫」這個念頭突然間就浮了上來。
於是陳益村報名了美術推廣課,然而12堂課上完,卻覺得不想再學了,傳統的素描、油畫教學更讓人覺得「會瘋掉」,因為他不是真的要變成職業畫家,只是為了興趣去學而已。
心血來潮 海綿在顏料上畫圓
告別美術課程,陳益村回到自家即興創作,有時候感覺來了,畫完就讓畫布去淋雨一個晚上,或是在院子裡撿到蝸牛,就讓牠在顏料上爬,極盡所能地「玩」遍顏料與畫布,直到有天他將畫布攤在地上,用海綿在油畫顏料上畫圓,心血來潮的一個舉動卻讓他感到深受吸引,從此開始畫圓。
圓圈繞了1、2年後,有朋友推薦他去看日本藝術家「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畫,最初只看作品,陳益村還以為草間彌生只有40來歲,直到看完她的傳記才發現,原來草間彌生已經是80幾歲的人了。陳益村說,此時他體悟到,「原來一個人畫圓可以畫一輩子」,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改變創作方向的他,就此決定專心畫圓。
陳益村的創作,基本上都是憑藉「直覺」,往往是什麼也不想就一筆畫上去,再接著體會有怎樣的感受浮現,並以此延伸,如此漸漸完成,如果感覺卡住或想放空時,就不斷畫小圈圈,千萬個小圈圈聚集起來,就形成一大幅漸層畫面,有人看了像魚鱗,有人覺得像海葵,有朋友看了則以為是牆上有打燈,不同時間、不同人看了都有不同感受。
或者有時,陳益村會畫完底色就先把畫放著不管,一放就是好幾個月,之後回頭再來感受畫跟他說了什麼,他說,就連空白畫布都會講話,「其實搞藝術的有時候都很自閉。」
畫圓很療癒 「跟自己對話」
陳益村回憶,畫圓對他來說是很療癒的事,剛開始時很多朋友都說「你只會畫圈圈是在畫啥咪碗糕?」但他也不去理會,因為畫畫的當下是自己的世界,外人完全沒辦法干涉,「這個世界你可以完全去創作、完全作主的世界,如果畫到最後還是要聽別人的意見,就沒那麼好玩了,應該要跟自己對話。」
四川吹3年寒風 開始畫枯樹枝
跟自己對話這件事,也成為陳益村的精神支柱。他談到,自己2014到16年期間,因為公司的案子在四川成都待了3年,當時孤身人在他鄉,尤其在工作上受到排擠或誤解時,都會覺得格外受挫,感受到什麼叫心寒,回顧這3年,他直說:「還好有畫畫,不然真的會瘋掉。」
陳益村近年的作品除了圓圈外,還有另一個面向是樹,他說,這也是當時在成都產生的念頭,成都冬天很冷,當時一個人走在路上,看著寒風中的銀杏枯枝,孤單、蕭瑟之感油然而生,於是也把這份情感放入畫中,開始畫枯樹枝,而後再加入圓。
回首畫圓10多年,從一開始的排解無聊,到現在四處辦展覽,光去年就在花蓮、台南辦了2次個展,跟在中國天津參加1次聯展,陳益村說,其實都是有人來問要不要展,就答應了,都沒有刻意去要。
談起辦展,陳益村說明,第一次展出是2013年在北投公民會館,展完後發現畫放在家裡,跟拿出來布置、打燈後效果差很多,覺得很不錯,而每隔一陣子把畫擺出來,也是對這段期間作品的整理,在過程中又會有一些新的想法,能幫助之後的創作,像現在看到過去2012、13年的系列作,又覺得可以有其他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