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8月24日正式開始向太平洋排放經處理的核廢水後,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刮起食鹽搶購風。令官方不得不出面介入,平息一些居民的恐慌情緒。
日本8月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的放射性污水排入太平洋後,中國多地出現食用鹽搶購潮,各電商平台上,食鹽產品也被搶購一空。對此,相關機構因此密集發聲,呼籲市民不必哄搶食鹽。
中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8月24日發表聲明稱,「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我國部分市場發生食鹽搶購現象」。聲明中說,「我國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當前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佔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中鹽集團還稱,該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食鹽儲備供應充足,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佔比95%、湖鹽佔比4%、海鹽佔比1%。聲明說,「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山東、廣東、安徽、浙江等鹽業企業或鹽業協會、北京市商務局等機構也紛紛發表聲明,稱食鹽儲備充足,產能穩定,呼籲民眾不必囤鹽。
山東省鹽業協會強調山東省所產食鹽以井礦鹽和地下鹵水制鹽為主,不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安徽鹽業也稱「所產食鹽為內陸井礦鹽,不會受日本核廢水排放影響。」
廣東鹽業稱,「自日本宣布試運行排放核污染水後,廣東鹽業已對廣東省主要海鹽生產工區的海域海水及生態海鹽進行了α、β放射性項目的第三方送樣檢測,結果顯示目前的廣東海鹽是安全的」,呼籲「大家保持警惕的同時也不必過度擔憂」。
浙鹽集團稱,「數字浙鹽」系統可實時監控浙江省食鹽質量、供應安全情況,一旦出現供應異常,公司可快速進行調配,滿足市場供應需求。
為何搶鹽?
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南韓等地也曾出現民眾搶購食鹽現象。分析認為,其原因主要是有謠言稱「鹽中的碘可以防輻射」以及民眾擔心海水受到核洩漏污染導致海鹽的生產和品質受影響,因此囤鹽。
前不久,南韓就傳來曾因預計日本將開始排放福島核廢水而導致民眾囤鹽的消息。據路透報導,南韓鹽價在今年4月至6月間飆漲近27%,不過,南韓官員稱,天氣欠佳、產量不足也是導致漲價的原因。
中國大陸各地搶購食鹽的消息開始於8月24日下午日本方面排放經處理的福島核廢水之後。社交平台X(前推特)上出現網民上傳或轉發照片與影片,顯示沿海一些城市搶鹽的情況。8月25日,澳門廣播電視報導一些超市有市民搶購食鹽;香港媒體與網絡社交媒體上也陸續傳出超市貨架食鹽售罄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