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智庫認為,郭台銘上述立場與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有所不同,儘管侯友宜也希望與中國溝通並降低台海緊張,但他也說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協商」是不實際的,而郭台銘提議的談判「可能提供一個渠道將中華民國的主權交付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過該智庫也表示,如果其他候選人對郭台銘的兩岸倡議表示支持,智庫也會修改它對郭台銘勝選可能帶來危險的評估。
經濟是此次選舉主要議題
對於台灣人如何看待這次選舉各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及美台政策,最近才去過台灣研究當地政治動態和選舉的美國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副主任帕米拉·肯尼迪(Pamela Kennedy )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雖然兩岸政策一直都是台灣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元素,但她認為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是經濟而不是兩岸問題。
「當然,許多人的確從這些候選人如何詮釋台灣應該對兩岸關係採取何種政策的角度來看選舉,所以那一直都是一個元素。不過我認為經濟將會是這次選舉的一個主要議題。所以有人說這個選舉是關於中國,就像2020年那次一樣,我不認為這次會是同樣的情況。我認為有一大部分將取決於中國在選舉前的作為,看看是否中國會有許多軍事演習,或是保持較低的姿態。我認為那才會真正影響人們在投票時的做法,」肯尼迪說。
至於郭台銘加入選戰對選情的影響,肯尼迪說,由於郭台銘是最近參選,她對他不像對柯文哲的白營或國民黨的藍營、民進黨的綠營有比較清楚的理解,不過她認為兩個陣營都有其核心支持者,例如認為台灣應該如何與中國接觸、有多少空間可以做更多經濟接觸等等,她認為這才是各陣營在兩岸政策上最主要的區別。
台人對需加強應對中國威脅有共識
「不過整體而言,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台灣必須改善自己的防衛以便對中國做出安全反應,但其中又有一些微妙的地方。民進黨可能會比國民黨或民眾黨還要持續加快建設台灣的防衛。不過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一樣,因為台灣人都體認到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威脅,台灣必須為自己的安全做出反應,只是更微妙的問題在於像是台灣需要多快速地建立自己的防衛能力?而反過來說,(與中國)有多少的經濟接觸是可以的?那是他們的主要區別,」肯尼迪說。
另外,關於台灣民眾如何看各候選人的美台政策以及是否有疑美論,肯尼迪說,她的感覺是台灣人都認為美國很重要,但那是否反映到美國可靠性的問題就要看你問的是什麼人以及在什麼情況下。
「因為當然有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會支持台灣?多快美國可以支持台灣?這意味著什麼?像是美國在一個台海危機的實際反應是什麼?那是一個有微妙差異的問題。我認為許多人都信任美國是一個台灣的堅定夥伴,不過它實際上在一個台海變局或緊急情況、一個危機時意味著什麼,那就變得非常不清楚了,實際上這種非常不清楚的情況在美國也是如此,」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