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佈新說明,以前黑貓飛官回到家後,即使當天遭受飛彈攻擊,什麼也不能對家人說,甚至不會特別激動,就是為了要保密,而也因為情報任務的機密性,1974年任務中止後,相關歷史檔案幾乎都被銷毀,也是拍攝這部片最困難的地方,官方資料不多,許多資料都是從CIA等外國機構找回來的。
飛官不知彼此任務 「為被俘虜做最壞打算」
楊佈新談到,黑貓飛官也不知道彼此的任務,因為要為被俘虜時做最壞打算,知道越少越好,直到1990年,當年遭到共軍俘虜的黑貓飛官張立義跟葉常棣回台後,媒體開始大量談論,才慢慢一個個拼湊起來。
楊佈新說,當時出任務都是當天凌晨叫起來,做完任務簡報、任務提示、吸純氧,3個小時後就飛了,連起飛也不跟塔台喊話,因為只要有無線通訊就有外洩的危險,「必要時也是很安靜地犧牲。」邱松洲也說,過去同期的同學過世,都沒有去參加追思會,「摔機是沒有報紙(指新聞報導)的。」
早在3年前,黑貓中隊紀錄片就舉辦過對外宣傳活動,邀請黑貓飛官一起觀賞電影《間諜橋》,當時已拍攝到第3年的楊佈新仍為經費所苦,如今再過3年,黑貓英雄的故事終於熬出了成果,楊佈新坦言,當初就知道很難,但不知道會這麼難。
拍攝長達6年 老兵過世幸聽過〈飛將在〉
6年的拍攝過程,有些老兵耐不住時光折騰,如葉常棣已在2016年辭世,無緣見到紀錄片成果,也讓楊佈新感嘆,到了這一刻,遺憾就是沒讓他們看到這部片,值得安慰的是,〈飛將在〉這首送給黑貓飛官的主題曲,已經有讓他們聽過了。
導演楊佈新:黑蝙蝠跟黑貓中隊 無從比較
楊佈新最後強調,他不希望有人比較黑蝙蝠跟黑貓哪個比較勇敢,他們都是中華民國空軍,沒有誰是英雄、誰不是;而從此以後,在Google打黑貓中隊時,不再只有中國大陸的資料,還會有台灣的民間紀錄。
「這些教官對台灣土地的責任已盡,飛將在,就像『老兵不死』一樣 ,飛將的肉體會凋零,但精神沒有凋零,這是中華民國最大的資產。」楊佈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