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中隊」在冷戰時期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合作,執行機密偵察任務,隨著電影《間諜橋》的上映,再度將U2偵察機的故事搬上大銀幕,正在拍攝「黑貓中隊」紀錄片的導演楊佈新22日特地邀請台灣黑貓英雄一起觀賞電影,也希望他們的貢獻能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冷戰時期,美國CIA與已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合作,由美方提供飛機跟技術,我方提供飛行員與後勤基地,訓練台灣飛官組成黑貓中隊,執行中國偵照的「快刀計畫」,共有27人完訓。黑貓中隊的任務是在充斥冷戰氛圍的民主與共產國家的對抗當中,駕駛U2偵察機於中國的7萬英尺高空進行秘密偵查。不過隨著中美建交,於1974年終止任務,而這些執行機密任務的飛行員就此捲入歷史洪流中,鮮為人知。
為了將這段機密卻重要的歷史廣為人知,楊佈新早在3年前便著手進行「黑貓中隊」紀錄片的拍攝計畫,儘管財務狀況不甚理想,楊佈新與紀錄片團隊並不放棄,因為若再不拍,這些英雄飛官年事已高,在冷戰歷史軸線上,曾佔一席之地的台灣人命運、大時代的悲歡恐得缺席,卻沒有任何喝采與掌聲。
楊佈新22日邀請到黑貓中隊的張立義、邱松洲、錢柱、魏誠、沈宗李以及蔡盛雄共6名飛官以及許多來賓一同到電影院觀賞15分鐘的前導片,讓大家知道除了歷史上經典的「間諜橋」事件,台灣也曾與美國合作,由台灣飛官駕駛美國的U2偵察機,一同攜手對抗冷戰的「鐵幕」。
黑貓飛官蔡盛雄:相同的時代 你會有什麼選擇?
黑貓中隊成員中最年輕的飛官蔡盛雄在看完片花後感動地表示,不為別的,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這段歷史很重要,他也希望未來這部紀錄片完成之後,可以讓這一代的年輕人知道這段歷史,「如果時代跟以前一樣,你會有什麼選擇?」
蔡盛雄說,年輕人應該要認識這段歷史,因為「沒有國,就沒有安全的家」,他還說道,「今天如果是你,也會安心地去,為了理想去創建,做自己喜歡的事」。
導演楊佈新:希望黑貓在歷史上留下痕跡
對於大家的熱情參與觀賞,錢柱表示,「感謝各位對黑貓中隊的支持」,沈宗李則說,這只不過是盡自己的責任罷了,十分謙虛地感謝大家,也感謝紀錄片團隊的辛苦製作過程。談到未來,他們也希望這支紀錄片完成之後,可以在現已成荒地的桃園黑貓中隊基地原址舉辦首映會,「我們一定要歸隊」。
楊佈新說:「這是很重要的一段歷史」,今天是新的開始,希望能讓黑貓中隊的貢獻更為人知;台灣的歷史有很多解讀,但不希望這些軍事抗戰被泛政治化,應該要了解這些飛官的歷史貢獻,「就像是黑膠唱片一樣,在歷史上留下痕跡」,而且「歷史是不可抹滅的,黑貓中隊更是當代的重要典範」。
中研院院士、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也到現場觀影,他表示,這是一個向偉大前輩致敬的場合,台灣的安全是靠這些老前輩所撐起,同時也非常感謝這支紀錄片的團隊,在這個時代,他們透過影片的呈現,可以給予年輕人更清晰的圖像。
美國不飛U2偵察機 黑貓中隊接手
電影《間諜橋》的歷史背景,正是黑貓中隊的前身,因為美國不再飛U2後,執行任務的,便是台灣的黑貓中隊。
冷戰時期,由美國領導的民主國家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自1957年開始,美國秘密在友邦國家巴基斯坦境內建立空軍基地,並啟用U2偵察機飛到7萬英尺的高空進行情報蒐集。《間諜橋》描述的是1960年代初期,蘇聯擊落美國的偵察機,俘虜倖存的飛官,隨後進行罕為人所知的間諜交換行動,事件爆出後,原本暗中協助提供後援基地的巴基斯坦也受於蘇聯的壓力,極力與美國切割,此後,美國便不再飛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