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日益複雜難測,永續與創新成為全球企業的關鍵課題。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在美國柏克萊大學創新論壇中闡述經濟學論述《善經濟》,演說引發迴響,主辦單位提出未來盼能共同合作,於大中華地區推廣善經濟理念(Economy of Goodness)與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為世界經濟的未來開創新局。
恰逢20周年,美國柏克萊大學創新論壇BIF(Berkeley Innovation Forum)11至14日於柏克萊大學舉辦為期4天的講座與分享,鼓勵企業創新向外拓展,結合外部資源來帶動創新、發揮影響力。與會者包括META、西門子、AMAZONE、NASA、IBM、INTEL、DELL、TSMC台積電等來自美國矽谷、歐、亞等大型企業科技長與高階管理人。
受邀發表演說的何日生提到,印尼第二大企業金光集團、企業家黃榮年號召近200萬名員工及其眷屬成為慈濟會員,其中上萬名參與了慈濟志工的培訓,擔負起照顧方圓5公里內,所有窮困與殘疾人士的生活。黃榮年帶領員工行善,感恩心帶入公司的治理文化,不但沒有減損公司獲利,反而創造了更穩固的企業凝聚力,在其資產已累積高達300億美元。
何日生指出,黃榮年再度驗證了善經濟論述中的「經濟行為本身就是利他、和合與共善」。何日生進一步說,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主張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善,認為「幸福」一定要通過從事公共事務、與人建立愛的關係、謹守道德原則,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悅;而佛陀(Buddha)教導世人,奉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也是以「共善」作為目標;孔子(Confucian)認為至道還必須善,善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中國道家老子(Daoism)尊崇「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同樣強調善與和合為至上。
慈濟在新聞稿中指出,該場演說獲得熱烈迴響,因為大家都共同意識到,現代經濟模式正面臨許多待解的難題,人們過度浪費、過度消費,讓問題叢生、往復循環。現場與會人士在聽聞證嚴上人教導世人要珍惜物命時,都非常感動,認同這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作法。此外,慈濟大愛感恩科技,利用資源回收的廢棄物,開發再製成新產品的商業創新模式,實踐珍惜地球資源、永續發展的使命,也獲得現場與會人士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