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亞洲經濟革命催生貿易整合潮!美國獲益減少 《經濟學人》:中國未必得益

2023-09-26 09:00

? 人氣

中國工人在中國南方的一家科技工ㄖ廠工作。(美聯社)

中國工人在中國南方的一家科技工ㄖ廠工作。(美聯社)

過去半世紀以來,日本、南韓、台灣、中國成為繁榮的製造業中心,「亞洲工廠」描述的正是這種讓人極為印象深刻的經濟成就,數以百萬的亞洲人透過製造業擺脫貧窮。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現在亞洲地區的經濟模式再度轉變,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緊密,為亞洲及世界帶來影響。而失去金融影響力的美國從亞洲即將到來的繁榮獲得的收益相對較少,但這未必代表中國得益。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亞洲長期的製造業繁榮催生一波貿易整合浪潮。1990年,46%的亞洲貿易發生在亞洲地區;到了2021 年,這個數字已上升至58%,亞洲成為繼歐洲後整合程度最高的大陸。隨著亞洲變得更富裕,企業實力變得更強大,投資流也變得更區域化。

過去10年來,亞洲公司一直是周邊地區的熱情投資者,其他亞洲國家對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成長速度幾乎是西方投資者的2倍,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富裕且人口高齡化的日本與南韓,流向更貧窮、更年輕的國家。結果,到了2021 年,亞洲擁有亞洲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59%(不包括金融中心香港及新加坡),2010年的這個比例為48%,與此同時,西方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2023年4月,北京一間商場的工人正在搬貨。(美聯社)
2023年4月,中國北京一間商場的工人正在搬貨。(美聯社)

其他資金流動也出現類似的情況,亞洲在跨境銀行貸款占的比例已從全球金融危機前的不到40%上升到如今的54%。儘管西方銀行紛紛退出,但中國工商銀行、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新加坡大華銀行等公司仍在該地區擴張。美國在亞洲地區展開的開發融資主要透過多邊銀行進行,亞洲國家是更大的貸款國,也是直接貸款國。2015年至2021年,中國平均每年向亞洲地區投入55億美元,日本投入40億美元,南韓投入29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伴隨著技術專長的轉移。

《經濟學人》指出,亞洲整合可能深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等新的貿易協定消除了一些商業壁壘,而隨著供應鏈變得更複雜,將需要更多的跨國物流投資,而區域企業正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尋求在印度或越南設廠。

孟加拉是全球第2大成衣出口國,圖為達卡附近薩瓦下班後的成衣廠工人(美聯社)
孟加拉是成衣出口大國,圖為首都達卡附近薩瓦下班後的成衣廠工人。(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更重要的是,亞洲不斷成長的消費者應該讓整合加速。目前,亞洲內部貿易很大一部分是「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用於生產成品,而不是消費品。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未來5年,亞洲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經濟體的年增率可能達到4.5%,增加速度是已開發國家的3倍,而隨著消費者變得更富有,他們會向鄰國購買更多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