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新住民的劣勢為優勢:《錢復回憶錄‧卷四》選摘(1)

2023-10-04 05:10

? 人氣

高分署協助新住民就業,展開新生活。(圖/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提供)
台灣新住民關懷活動,幫助他們融入台灣社會。(圖/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提供)

三個月的課程結束,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七日上午,北部的結業典禮在國泰金融中心的會議廳舉行,那天外配學員都穿了本國正式服裝,子女也穿了漂亮的新衣,最使我感動的是公公穿了整套西裝,上衣和褲子上的摺痕顯示這套西裝已被壓在箱底很久,今天盛會才穿出門;婆婆們都穿暗紅色的旗袍,頭髮上插了小紅花,這是參加喜慶宴會的裝扮。外配們的先生拿了照相機,到處搶鏡頭,節目由小朋友的歌舞開始,外配們用新學的中文表達她們對課程的滿意。我看到這幅幸福的畫面,心中充滿喜悅,知道這些外配真正的被家人所接受。由於初步的成功,第二梯次就擴大到十七縣市辦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待外配稍通中文以後,我們接著使她們能融入社會。我們結合伊甸基金會,在外配人數多的社區,找一個公園,在週末下午,提供外配一些材料費,請她們烹煮本國的餐點,免費供應鄰近居民品嘗。接著我們的志工會居中媒介:「張太太妳剛才吃的是李太太所做的點心,她住在妳的樓下,以後妳去買菜可以約她一起去,幫她介紹攤販和妳的朋友。」這樣外配在社區內就可以交到一些朋友,不會天天有遠適他鄉的孤獨感。

第三項工作是「課後輔讀」。因為外配生育較多,台灣的國小一年級新生每八人就有一個是外配所生的台灣新住民。這些小朋友家境不好,父母都要打工,所以下課回家的家庭作業沒有能做好,第二天去學校常受老師處罰及其他小朋友的霸凌。我們結合世界和平會、伊甸基金會等社服團體的志工,為這些小朋友指導家庭作業,第二天老師看了十分稱讚,同學們也樂意和他們一起玩。這些台灣新住民成績相當好,台南市東山區(過去為台南縣東山鄉,是外配很多的地區,經濟條件也差)當地的新住民考取國立大學經濟系,對本會而言是一大喜悅。

第四項工作是「回外婆橋」。那段時期我們想扭轉新住民的劣勢為優勢,所以在寒暑假時辦理這項工作,請外配帶了就學的子女連同子女的老師做為一組,前往外配本國。外配和子女住在外婆家,共同生活,使子女與外婆家人有機會用母語交談;老師則由國泰集團在當地的單位安排與當地學校教師交流,瞭解該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經濟和社會的狀況。二週學習結束後,透過老師和新住民就讀的學校研商,是否願意增加外配國家語文的課程,由外配任教師,子為助教。這項活動和政府的新南向政策符合,教育部非常認可也積極推動。透過這項活動新住民二代原來的弱勢變成強項,使他們增添自信,快樂成長。「新住民關懷活動」推行十五年來,使外配過去的痛苦生活改變,特別是占台灣學童八分之一的新住民能成為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我們為如何做好這項工作,每年都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得到許多國際學者寶貴的建議。當然,更要感謝的是陪伴基金會一路走來的鄧、葉兩位教授,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王大脩教授以及共同合作的社服團體及本會的志工同仁。

《錢復回憶錄.卷四》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錢復回憶錄.卷四》書封。(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為前中華民國外交部長、蔣經國基金會董事長。本文摘自《錢復回憶錄‧卷四》第一章、國泰慈善基金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