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培觀點:我老,你一樣─博愛座的「升級」想像

2023-10-07 06:30

? 人氣

近日,捷運「博愛座」是否應取消再起爭議。(圖/取自維基百科)

近日,捷運「博愛座」是否應取消再起爭議。(圖/取自維基百科)

近日捷運「博愛座」是否應該取消的爭議又起,筆者不禁想起自己過往一個讓位「博愛座」的糗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時,「少年白」的筆者雖領有老人卡,但仍身強力壯。有次我羞澀地享受「博愛座」,突然上來位7-80歲的老外,我立刻宣揚中華文化、站起來要讓位給他,沒想到他拒絕而且聲若洪鐘地用中文謝道「一樣,你我老」,我知道他的意思,反正沒事好玩,我改正他文法「你我,一樣老」,他似乎聽不清楚但一付真的在學的樣子,這次他改說「你老,我一樣」,我大聲再修正「你我,一樣老」,他可能耳背,更大聲回「一樣,你我老」、「我老,你一樣」……,就這樣我一句、他一句,旁邊的人都笑歪了,不覺站過了兩三站,我都下了車,還一路笑著想著,但愈想愈不對,啊呀,我被這洋老外給耍了,他其實真的不想坐,還玩了我(這老頭兒真可愛,不是嗎)。

實際上,博愛座「讓與不讓」之間的糾紛爭吵所在多有,只是這次掀起爭議的是位知名的女作家,否則類似的事件不大會驚動到媒體。2-3年前,本人不久前才接受過一次不小的手術,而且剛剛還服務了好幾個小時的門診,搭上捷運信義線返家,非常疲憊、很想坐下來,可是滿車箱乘客都「好像假裝沒這事兒」(可能本人外表看起來還不錯),甚至有位某知名大學的學生坐在深藍色座位上大剌剌滑著手機「老狗不理」,我心很傷,但身子更痛、無力與他爭吵(要是年輕點時,我也會像那作家一樣、也許更……)。一路忍著回到家,精神科醫師的妻子很慶幸我沒與人發生衝突,她安慰我,那孩子可能有亞斯伯格症,較缺同理心、不善溝通,她經常坐捷運,一向不愁沒人讓座,她覺得台灣孩子的教養還是不錯的。

我曾問過許多久住國外的友人,好像有特別設立類似我們博愛座的地方很少,甚至我讀過一篇中國大陸人來台遊覽後寫的文章,把我們「博愛座」助人的文化誇讚得不得了,尤其我們把priority seat 翻譯成「博愛座」,他們稱之為神來之筆。若說是台灣之光,誰曰不宜。

然而不幸,目前輿論爭辯裡,贊成取消博愛座的似乎佔了上風,其中一個自由派的理由是「讓與不讓,該隨人選擇,不該以老賣老做道德勒索」,另一個唯美派的理由是「取消之後,每一個座位反而可以都成博愛座」。

筆者有些著急,認為,要產生出一個助人為樂的優美文化是非常困難的,設定「博愛座」的本意就是助人。但是在大多數國人心裡「博愛座」是為「老人」設計的,這樣心態可能產生不良的後果。眾所周知,台灣人口快速老化,「老人」的定義不可能永遠停止在65歲,否則再多的「博愛座」也不夠。況且很多65至70、甚至一些80歲健康無礙,就像筆者遇到的那位老外,有些老人家身體就是棒、就是不服老、就是不要別人讓座。

另一方面,庶民經濟愈來愈困難,多少人為家人、為三餐在工作上勞累打拚,多少莘莘學子在為學業日夜苦讀,多少婦女好不容易才剛懷孕在身,多少人重病在身……,這些人雖然不見得年長而且外表並不顯示出,卻可能更需要諒解和座椅。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宣導「博愛座不等同於老人座」。

筆者更建議,我們在保留「博愛座」之外,各節車箱裡更可以加設幾個榮譽性的座位,任何人只要坐上去,就表示自己身強力壯、隨時可以起身把座位讓給任何有需要的人坐。如此一來,像那位女作家和類似剛接受過手術的筆者就可以堂而皇之走向那個座位,而坐在那位子上的人必會(也必須)立刻站起來讓座。

這個位置的中文不妨稱之為「友愛座」,諧音就是「有愛」,至於英文翻譯和座椅顏色等等都可討論,如此這般,台灣人的「助人文化」不是又提升了一級嘛,思之再三,撰文以上,不亦快哉!

*作者為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