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第四次以阿戰爭50年─以往鑒來

2023-10-05 07:00

? 人氣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得知敘利亞突然聯手對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攻擊行動,立刻束裝回國,投入戰鬥。(資料照,美聯社)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得知敘利亞突然聯手對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攻擊行動,立刻束裝回國,投入戰鬥。(資料照,美聯社)

1973年10月現任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正在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讀書,六日當天下午埃及、敘利亞突然聯手對以色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攻擊行動。他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向教授及學校請假,束裝回國,投入戰鬥。他先是被分配到南部對抗埃及的軍事行動,後轉往北部戈蘭高地反擊敘利亞的來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目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當中,其總統、首相、總理發動過戰爭、參加過軍事行動且多次負傷、展開過反恐行動,解救人質、邊界衝突、在國外進行過秘密軍事行動的,應該只有以色列現任總理納坦雅胡ㄧ人有過這樣在生死邊緣打過滾的經歷。

50年前10月6日爆發的中東第四次戰爭或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 War of Atonement),是以、阿之間戰爭與和平的一個里程碑。戰爭初期埃及、敘利亞獲得顯著的勝利,以色列陷入危機,但最後終能轉危為安,奠定了之後以、阿之間50年的和平。期間達成以、埃1978年《大衛營協議》(埃及總統沙達特及以色列總理比金(Menachem Begin)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及1979年埃及、以色列和約。雖然戰爭過了半個世紀,但在19天的戰鬥中,仍有一些值得我們參考警惕的地方。

備戰一刻不能鬆懈。1967年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國聯軍在六天之內被以色列打敗,對阿拉伯國家來說是奇恥大辱,對以色列來說瀰漫著戰無不勝的神話。前者積極部署軍隊力圖收復失土,後者的戰備則較為散漫鬆弛。埃及與敘利亞選定10月6號,因為這一天是猶太人的贖罪日(The Day of Atonement),是每年最神聖的一天,這是禁食、反省、祈禱之日,大多數人都留守在家中。埃、敘聯軍發動軍事行動之後,以色列應變不及,人員也不到位,戰損嚴重,在戰爭初期遭受重創。戰爭總是發生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為國家的安全,戰備一日不可鬆懈。況且,戰爭準備不足的國家如埃及也不一定不會發動戰爭。

情資收集與研判同樣重要。以色列的情報單位有收集到埃及、敘利亞軍隊調動不尋常的情況,但卻做了錯誤的判斷。國防部長戴陽認為埃及在沒有空優的情況下難以度過蘇伊士運河發動攻擊,而敘利亞兵力不足爲慮。以色列對於雙邊軍事情勢做了錯誤的判斷,更忽略了埃及、敘利亞領導人的意圖與決心。戰爭的遂行總是跟領導人的決策有最大的關係。

要注意欺敵行動與出其不意的攻擊。埃及在發動戰爭之前,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 不斷地宣稱要收復失土,並調動軍隊,但最後不了了之,但在以色列方面卻不得不有所準備,軍事動員耗費不貲。說多了狼來了卻鬆弛了以色列的警覺性。埃及散播以色列可能進攻的假消息,以便在邊界理所當然的增兵。沙達特甚至宣稱10月要前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他不在埃及如何發動戰爭?各種的假訊息結果弄假成真,讓埃及有了奇襲的效果。現在的戰爭中電子戰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如何分辨假訊息也要加以重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