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拒絕參加雙十節慶典,他說因為今年雙十慶典的設計,沒有「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是「偷渡台獨」,所以他不參加中央級別的慶祝活動。 這種表態台灣人民怎麼想?
每到十月十日,只要是民進黨執政,雙十節到底是「中華民國的國慶」還是「台灣的國慶」就會引起一陣爭議。 對國民黨而言,雙十節意味著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滿清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如果各個雙十慶祝活動上看不到代表中華民國的象徵,自然是心中有股怨氣,也要擔心參加「沒有中華民國象徵」的活動會被視為支持「台獨」,從這種角度來看,馬英九不願參加雙十慶典並不意外。
如今的馬英九除了「前總統」這個頭銜之外,已經沒有其他職務在身,政壇地位也大不如前,即便如此,他依舊算是國民黨大老級人物,影響力不見得很大,但是不能否認起碼在國民黨內他還是有相當大的指標意義,尤其是在「統派」當中 。馬英九拒絕以前總統身份受邀參加慶典,可能在藍營支持者中獲得好評,但是一般民眾卻未必在乎,甚至為綠營的支持者提供了話題,例如他們質疑馬英九:既然如此在乎「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為何在過了卸任管制期之後訪問中國,説不出口自己曾經是「中華民國總統」?也「不敢」挑戰北京政府對「九二共識」的「只有一中、沒有各表」。
綠營和台派人士主張,國際上公認的中國就是「與台灣互不隸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際上看台灣就是台灣,英文的 National Day of Taiwan 不會讓外國人混淆不清,反之英文的 National day of Republic of China 會讓國際上認為台灣自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馬英九執著於中華民國的態度代表1949年敗退台灣的國民黨經過70多年的時間,仍然拒絕「本土化」、成為台灣的政黨,而且綠營和台派人士也不認為10月10日是「台灣國慶日」,甚至形容馬英九是在「刷存在感」。
台灣本土派或者綠營人士評論馬英九自然不會令人覺得「公允」,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台灣民主化之後,雙十節這個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就已經不再是「普天同慶」、「四海歡騰」,反而是官方得要想盡辦法讓慶祝活動能夠有趣和有意義到足以讓民眾共同參與,未必需要讓民眾感到「熱血沸騰」,慶典上多的是歡樂的氣氛,總統府光雕、國慶煙火、這些猶如嘉年華會的活動不會令人熱淚盈眶,但是不減歡欣鼓舞的心情。
眾所周知,台灣民眾對國家認同這個議題非常敏感而且兩極化,但是台灣民眾對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也許就是因為國號問題沒有結論、只有辯論,所以觀念已經逐步從「沒有國那會有家」、「人民就應該擁護國家」、要「愛國」、「國家在人民之上」、「人民要為國家犧牲奉獻」,改變到「人民怎麼會有國家?」、「先有人民才有國家」、「人民權利至上」,「國家要照顧人民」,國家要人民的認同就要把環境建設好、讓人民的生活舒適愉快「才是王道」,也許這種觀念把國家和政府混為一談,但是國家是個抽象觀念,而政府卻與自己息息相關,選到不好的政府,自己的日子就會難過,所以國慶在台灣民眾心中的政治意義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國民黨和統派人士也許不能接受台灣等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等於台灣,就算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是看了不順眼、聽了也不順耳,而民進黨和台派人士或許也不能接受只有中華民國沒有台灣,不能不慶祝雙十節,但是這個雙十節和台灣好像又真的沒什麼關係,搞得藍綠兩邊都很彆扭。
不過對民眾而言,這些爭議其實都不重要,藍營的支持者可以到國民黨執政的縣市政府參加升旗典禮,綠營的支持者如果住臺北,晚上可以去總統府看光雕、住台中的話可以看煙火;喜歡的話可以通過電視轉播看慶典上日本和美國來的行進樂隊表演,總統講話要看不看悉聽尊便,政治人物之間閙彆扭是政治人物的事,不會壞了民眾過節放假的興致。
*作者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