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湘台經貿交流合作會9月22日在湖南長沙開幕,國台辦主任宋濤致詞時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為國內企業和人民帶來實質利益,民進黨卻違反相關條款。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在政論節目《觀點│唐湘龍時間》提到,若2024藍、白順利整合並贏下總統大選,重啟服貿談判,將是台灣服務業長期低薪的轉折點。
楊永明表示,2003年開始,中國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至今占出口總額4成,中國海關數據則已破5成。以中國的計算方式,台灣貿易順差高達1千500億美元,以台灣計算則是1千億美元。楊永明說明,兩岸計算方式可能有差異,導致數據不一致,國內財政部數據較低。
楊永明指出,ECFA起自2010年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服務貿易公約在2013年金融談判已經通過,本來要直接送立法院,後因要加進服貿未果。他說明,服務貿易是指給予商品貿易以外的東西保障,幫助台灣服務業拓展中國市場。
對於副總統賴清德曾說「通過服貿後,中國人只需600萬台幣,即可在台成立家庭美容院,那台灣人都不用生存了。」楊永明反駁,家庭美容院成本不需600萬台幣,若有這筆資金,台灣人會選擇成立連鎖店,且在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便會提升技術,薪資也因此增加。
楊永明說明,台灣1150萬就業人口中,有近7成是服務業,薪資較理工行業低2至3成,台灣長久以來的低薪問題,就是因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台灣服務業有中國市場,方可提升台灣服務業薪資,不要再被賴清德的邏輯騙了。」
楊永明補充,兩岸貿易處於長期讓利與不公平,台灣可以買伊比利豬、美國豬、日本稻米、泰國稻米,但中國的東西卻無法進口,這就是不公平貿易,「過去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或許不在意,但現在需要平衡,他們經濟、商業部門的意見就出來了。」
楊永明進一步說明,國台辦之所以持續討論服貿、至今未對ECFA表態,是因台灣長期賺中國的錢,其中5至6成是科技產品。然而,中國產業鏈對台灣的依賴逐漸減少,並以華為Mate60pro為例,表示目前只有4家台灣廠商仍在供應鏈中,「我們會逐漸失去中國市場,不只是服貿問題。」
楊永明指出,如今往各國的出口都已減少,半導體企業又被迫到他國投資,將來從台灣出口的商品會越來越少;若明年藍白合當選總統,並重啟服貿談判,除將對台灣的經濟困境以及兩岸的兵凶戰危有所幫助,更是台灣服務業長期低薪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