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趨勢不是均衡發展,而是取決於特定非洲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狀況」,列普尼科娃教授指出。根據她對非洲東北部衣索比亞的研究經驗,過去的四年裡,由於新冠疫情和戰爭,那裡的華人社區已經萎縮。但有趣的是,一些中國人離開後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移居到非洲其他國家。
過去十年裡,中國一直是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據官方統計,2022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820億美元,同比成長約11%;與此同時,中國在非洲的企業數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約3500家。
抵達加納首都阿克拉後,陳卓說,是驚喜不斷。在市中心一家購物中心,有相當多的中國零售品牌入駐,附近還有中國人開的火鍋店、KTV、奶茶店、酒店等等。他甚至吃到了中國北方口味的豬肉大葱包子、還有河南小吃胡辣湯。
「如果不是看到了黑皮膚的當地人,我還以為我在中國」,他覺得這種情境讓人恍惚。
過去,在非洲的中國企業大多以勞務輸出的方式大量招聘契約工人,並傾向於招聘有經驗積累的人來擔任管理職位,而現在,一些在非洲的中資企業似乎開始青睞那些有技術和管理潛力的年輕人。
剛畢業的陳卓已經是加納一家中資重型建築設備公司的銷售部經理。
高薪吸引
許多中國年輕人提到,吸引他們到非洲工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薪。
首先是包吃包住,大部分年輕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小單間,公司會提供適合中國人口味的飯菜,負擔往返機票、簽證費等等。其次,除了基本工資,許多企業還會給員工發放高額的外派補貼和艱苦補助,以及獎金、提成等。
在陳卓所在的公司,以他大學應屆生的身份,所有費用加起來,一年至少能賺20萬人民幣。一般外派合同是每一年或三年一簽,那麼三年下來,扣除支出,「起碼能攢下50萬」。
陳卓來自農村家庭,這樣的工資水平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家裡的負擔。他拿出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媽媽買了一條項鏈寄回老家,給成日擔驚受怕的母親帶去許多安慰。
而對比之下,以他普通大學應屆生的資歷,在大城市工作頂多每月能賺1萬左右,扣除房租、交通等費用,幾乎所剩無幾。
不過,高薪的背後有無盡的孤獨。即便有不少中國人開的娛樂場所,但舒適性和技術含量趕不上國內。剛來幾個月的陳卓還沒想好怎樣利用大段的業餘時間對抗孤獨。
偶爾,當他在工作時受到老闆指責,會在夜晚寫下日記抒發內心的落寞。但除此之外,他對這裡的生活和工作大體滿意。對於他來說,一份好的收入更重要,合同期結束後,他還是會考慮留下來繼續工作。「畢竟還年輕」,他說。
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政治學副教授馬佳士(Joshua Eisenman)說,中國多年來一直希望經濟崛起,吸引海外青年回國發展,但現在卻有人願意去那麼遠的地方工作,或者認為必須走那麼遠才能找到機會,「實在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