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推出已將近1年,它在這段期間成功掀起AI熱潮,讓產業界與社會大眾充分認知到AI在各種工作上的強大力量。雖然現在AI熱潮有漸漸消退之勢,但它的影響力仍持續不斷在各大領域發展。例如在醫療產業,近期科學家研發一款AI,能透過視網膜照片檢測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
《華爾街日報》報導:Is the Eye the Window to Alzheimer’s?
AI檢測視網膜,有效判斷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失智疾病,將近30萬台灣人、超過600萬美國人受此病折磨。雖然目前科學家知道阿茲海默症與腦部發炎和神經退化有關,但關於該疾病的發病原因與機轉至今仍沒有解答,因此現代醫學目前無法完全治癒阿茲海默症,只能設法延緩病程,並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傷害。
若能及早診斷阿茲海默症並加以治療,就能降低疾病的傷害。而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會有稱為β澱粉樣蛋白的黏性斑塊,透過檢測該斑塊,醫生可以診斷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其中一種檢測方式,就是透過視網膜掃描。近期,加拿大新創生技公司RetiSpec開發分析視網膜掃描圖像的AI,不僅能在發病前20年就檢測出該疾病的因子,還能降低檢測成本,整個過程就跟一般視力檢查無異。
除了RetiSpec,總部位於加州的德國生技公司Neurovision也開發類似技術。他們使用機器學習,開發視網膜掃描檢測與血液測試,用AI模型分析阿茲海默病患的視網膜掃描圖像的異常狀況。透過觀察特定蛋白質或扭曲的血管堆積,能作為判斷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或者是其他失智症的依據。Neurovision的聯合創辦人Steven Verdooner說明,視網膜的掃描圖都會有暗區,加上斑塊沉積物非常小,肉眼很難辨別,但AI就能夠捕捉到肉眼無法察覺到的斑塊,做出更準確的診斷。
傳統檢測儀器昂貴,AI能降低阿茲海默症診斷成本
傳統的阿茲海默症檢測方法,是透過脊椎穿刺或PET掃描來檢測神經系統的β澱粉樣蛋白和纏結tau蛋白鏈濃度,來診斷是否罹患該病,如目前PET掃描精準度高達90%,是醫學界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黃金標準。但PET掃描費用高達6,000美元(約新台幣19萬元),而且需要等待數週才能知道診斷結果,金錢與時間成本高昂。
但若採用AI技術就可以加快診斷過程,而且成本低,大幅降低阿茲海默症的診斷難度。例如RetiSpec的AI,它能連接到驗光師的檢測儀器,直接掃描視網膜的照片,且量測的光譜範圍比人眼所能看到的更廣,能快速檢測大腦內β澱粉樣蛋白的光學特徵,及時提供檢測結果。最新一項針對271名患者的研究顯示,由AI檢測的結果準確率已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