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初步盤點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軍事衝突

2023-10-25 07:10

? 人氣

2023年10月23日,以色列空襲過後,巴勒斯坦人正在尋找倖存者。(美聯社)
2023年10月23日,以色列空襲過後,巴勒斯坦人正在尋找倖存者。(美聯社)

美國在軍事上的大動作對周邊反以國家確實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以色列國防部長蓋藍(Yoav Gallant)表示,真主黨的武裝力量是非國家武力中最強的,比哈馬斯超過10倍以上。但真主黨並未與哈馬斯同步在7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過去兩個星期也只有對以色列北部邊境發出零星的炮火。美國軍力的威懾固然有影響,但內政的不安恐怕是主因。現在黎巴嫩內部四分五裂、民窮財盡,連總統都懸缺,真主黨與若干哈馬斯份子盤踞在南部也引起很多民眾的不滿。敘利亞倒是相對的安靜,國內政局不安,民生困頓是主要原因;國內還有四股反政府力量盤踞,包括伊斯蘭國的一部分及美國支持的庫德族,更何況美軍介入多年目前還未完全撤離,最近又增加了人員及車輛。以色列轟炸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及附近阿勒坡大城的機場跑道,目標不是敘利亞,而是要阻斷伊朗的物質經由敘利亞機場及當地的公路轉送到真主黨及加薩地區。敘利亞目前是按兵不動。伊朗一直是敘利亞、真主黨、哈馬斯的背後靠山,但戰爭爆發之後,除了口頭威脅以色列之外,目前還看不出什麼軍事調動的具體情況,其政治目標是要借機挑撥美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美國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等兵力箭指德黑蘭,因為只要伊朗向以色列發出一枚飛彈就會導致局部的衝突變為地區性的衝突,再加上以色列的回擊,美國一定會被捲入,其後果不堪設想,更會嚴重損害到拜登總統競選連任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政府也藉機插上一腳。基本的立場:1,呼籲雙方停火;2,未譴責哈馬斯的軍事行動與殺戮;3,譴責傷害平民的做法;4,呼籲國際社會努力推動實施「兩國論」方案;5,恢復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權利。6,派特使前往調處。各項原則看起來像是重申過去的立場,不想得罪任何一方面,在美國斡旋不成有失信譽的情況之下能夠火中取栗,爭取更多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並借機削弱美國的影響力。

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也借機搶奪阿拉伯社會的發言權。埃及成功地在10月22號召開國際和平峰會,中國、日本、歐盟、美國等重要官員出席,但伊朗、以色列、哈馬斯並未派員。主角不在,與會國家也難以達成共識,因此會後並未發表共同聲明。沙烏地阿拉伯錯失先機,但發表強硬聲明,一方面停止與以色列談論建交事宜,另方面譴責以色列造成加薩地區人民流離失所及人道的困境,以此種言行來鞏固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這一場由哈馬斯引發的局部性軍事衝突何時可以停戰,或會持續多久,取決於以色列政府的決策。而是否會變成一場區域性的軍事衝突,則取決於伊朗的動向。這是一場不必要的戰爭,造成大量人命財產不必要的損失。

戰爭無情,人命關天,政治人物能不慎乎!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