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爭暗鬥的美中兩強,何時能有轉機?美國學者:關係可望和緩,但對抗本質恐怕不變

2023-10-26 16:00

? 人氣

2023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總統在費城發表演說。 (美聯社)

2023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總統在費城發表演說。 (美聯社)

《每日鏡報》注意到,中美外長本周將會晤,顯然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元首峰會做籌備,但是這至多只能緩和中美關係,無法帶來本質性的改善。《焦點雜誌》則指出,中國近期正在大幅減持美國國債,這其實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美中再次相互接近 – 拜登和習近平需要平靜時刻」為題,刊發了由美國政治學者布蘭默(Ian Bremmer)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美中兩國元首將在11月會晤,這會緩和雙邊關係,但不會帶來本質上的改觀。

「對於兩國以及全球經濟而言,這都是好消息。美中雙方的官方代表正在籌劃時隔一年多以來的首次元首會晤,拜登與習近平計劃在11月的舊金山APEC峰會期間舉行會談。盡管這並不會帶來什麼外交突破,但是定期溝通總歸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

「兩國對抗的核心本質並沒有什麼太大變化,但是中國和美國領導人現在都面臨各自的國內挑戰。兩國政府如今都無法承受對抗,而是需要片刻的平靜,需要讓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外交關係具有可預測性。」

作者指出,中國政府正面臨經濟疲軟、外交不力的困擾,美國國內政治則已經進入選戰時期,而且華盛頓同樣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威脅。

「但是,我們依然無法期望美中雙方會持久地改善關係。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很多問題上無法取得共識,但是卻一致認為,中國對美國利益構成了威脅,必須予以遏制。因此,美國加大了軍民兩用產品的對華出口管制力度,尤其是高度精密的半導體元件。對於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研發,先進半導體是不可或缺的。」

「美國的出口管制將阻礙中國研發人工智慧技術,後者能革命性地提升幾乎全部經濟領域的生產效率。只要中國無法開發自己的先進晶片,美國就會試圖阻止中國獲得這樣的產品。對於北京而言這是苦澀的,專家估計,中國還需要至少十年時間才能自主生產這樣的晶片。美國的阻擋行為,無異於對中國的經濟宣戰。」

「習近平也不太會淡化自己的優先目標。他依然堅定地想要抗擊他所認為的西方遏制中國崛起的企圖。」

「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雙邊關係的短期改善就毫無意義。拜登與習近平下個月在舊金山的會晤有助於為兩國增添新的溝通管道,後者在今後幾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這一全球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依然有著不穩固的根基,無論各方怎樣努力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慕尼黑出版的《焦點雜誌》以「全球關注以色列和烏克蘭 習近平卻在準備一場隱形戰爭」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京正在大幅減持美國國債,並且全力打造不依靠美元的國際支付體系,在財政方面與西方脫鉤。作者認為,中國的這種靜悄悄的做法雖然不會導致流血,但也將產生重大的全球性影響。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正好發生在一個極其不利的時間點。美國正前所未有地依賴舉債。僅僅截至今年9月,美國財政負債額就攀升了23%達到了1.7兆美元。美國債務總額更是達到了33.5兆美元。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的兩線戰爭,以及代價高昂的《通膨削減法案》,都有可能導致這個超級大國不堪重負。」

「關鍵在於,美國不斷需要新的資金來償還到期的國際舊債。不斷舉新債就意味著利息不斷走高。況且,評級機構惠譽已經取消了美國國債的3A評級。」

「總而言之,中東以及烏克蘭的戰爭對當事人而言非常殘酷,卻給中國幫了大忙。它們讓大家不再關注北京為印太地區的又一條戰線所做的準備工作。就像德國文豪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曾說的那樣:君在明 余在暗 明處現 暗處藏。」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