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三軍五到十校,要幾間才夠?

2023-10-31 06:00

? 人氣

國防部現行策略仍是要以單一專業ROTC大學為執行典範形塑「民間軍校」形象,似乎走回辦軍校的老路(資料照,美聯社)

國防部現行策略仍是要以單一專業ROTC大學為執行典範形塑「民間軍校」形象,似乎走回辦軍校的老路(資料照,美聯社)

三軍幾校?指的都是軍官來源的養成體系,除此以外再加上各式專業、預備、常備、儲備等軍官班,可說是包羅萬象多元汲取人才,但現實來看則是報到率屢創新低報退率屢創新高,國軍各式軍官來源除近年復招之ROTC效益尚不明確外,其餘各軍官班隊之招募及訓用模式都已行之有年,現行之中高階軍官與決策主管皆來源於此,故眼下軍內環境「惡劣」官長們理應責無旁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軍2023年規劃少尉薪給人數不過2,112人,平均下來每個管道每年負責不到兩百位軍官養成,但海軍官校今年四年級本國學生卻只剩97員,放到普通大學裡面可能某些熱門科系的一個年級學生就已超過此數,但官校大學部所有科系各年級加起來可能才五、六百人而已,是否仍要維持這麼多的軍官學校實在可以再議。

贊同保留者常以傳承與各軍性質專業取向不同作為堅持,但即便普通小型技術學院等級學校,其內科系數量與研究量能即數倍於官校,其各系專業一樣不同反而更加迥異,平時授課亦互不相屬但能共用學校資源且如今在少子化的浪潮下,校系和學院之間多積極尋求跨領域的課程結合,反觀各軍官學校不但資源無法即時共享,各軍種學系跨域合作更是少見或流於形式,最終只養成了各軍種甚至各校間的本位主義而已,部隊內的軍種派系鬥爭如:鬥「血統」、戰「正期生」等搞小團體的各式背景劃分都是源自於此,以往「百萬大軍」的規劃下還能讓各派有自己山頭,勉強算得上能「相互砥礪」,但放到現在保底只剩15萬的國軍,實在是玩不下去以前的「傳統」了。

時聞戰爭技術引領民間科技發展如:「網際網路、GPS、雷射……,等」,不過此類跨世代的科技突破現象從未在國軍內發生,現行中科院成熟技轉民間廠商之項目成功也絕非軍校培育使然,所以軍官養成之教育體系思維不應再以軍事知能權威的心態去招收「不明白的人」來教育啟迪,而是應該自民間尋找「懂得人」來合作組織國軍,畢竟國軍相關學校教育機構所授予的軍用相關知能與技術,除某些項目早年是國內唯一自然就是第一的假象外,現早已輸人好幾世代,更甚者如:「戰術、戰技、軍用武器,等」幾乎純軍事領域國軍理應優秀的能力,民間都有不少有志之士與研究機構「求知若渴」般地引入國外最新資訊,甚至定期辦理講習聘請國外退役教官開班實操,所為何事?泰半是國軍應對民眾這方面知的需求早已捉襟見肘。

跳脫有什麼官科專長就要有什麼軍校對應科系來教的窠臼,從零開始的軍官養成成本自然是最高的。近日傳出軍校教師升等問題叢生,而教育第一現場則因任官作業時間與大學學制衝突,導致官校最後一個學期成績考核形同虛設,學生學業素質每況愈下,再再都顯示官校純學術量能不斷衰弱且向軍事教育妥協,而軍事教育訓練又無法滿足部隊作戰實需,這一代代越來越不「實用」的軍官也造就了今日國軍生態的「窘境」,就連以往長官最期待的「正期生」任官下部隊後也待不住現在的部隊環境,早退率和不適服申請亦是逐年攀升不減,傳統精神下的教育模式如今看來只是一昧的「填鴨教學」與「不求甚解」的洗腦傳承,放在沒有太多選擇的從前是有一段「光榮」的過去,但在現今軍校沒有任何絕對優勢和獨門專業主導的情況下,這些老式「聽我的!」教育早就被「看破手腳」,導致花費同樣時間訓練下的學生,學術養成不足軍官教育也不盡理想,每年趕鴨子上架充任官率,把問題留給部隊「再教育」,顧此失彼莫過於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