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武裝(Hamas)之間的武裝衝突已持續三周,世界也來到了11月。此時,正好來到了中國接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月份。
作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在新一輪衝突上的角色與立場備受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月31日回答提問說:「中方堅持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一貫譴責並反對一切傷害平民、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始終致力於同國際社會一道促進停火止戰,保障平民安全,推進人道援助,防止發生嚴重人道主義災難,推動巴勒斯坦問題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自10月7日哈瑪斯軍事分支哈桑旅突襲以色列以來,北京持續重覆相近說辭。
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國不滿中國不譴責哈瑪斯;中國長年支持巴勒斯坦人立國,但同樣沒有點名譴責以色列空襲加薩地帶(Gaza Strip)造成平民傷亡。觀察人士對中國的取態看法各異。
中國為何既不點名譴責哈瑪斯武裝,也不點名譴責以色列?
2023年3月,中國宣佈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這引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中東活動的注意。
自哈瑪斯武裝突襲以色列,以色列炮轟加薩報復以來,中國在區內斡旋的動作便一直持續。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穿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卡達和埃及等中東國家,會晤當地以及俄羅斯和聯合國等對口官員,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兼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也在會晤外國政要時討論以巴局勢。
10月28日,王毅到華盛頓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時重申,中方認為當務之急是防止加薩發生更大範圍的人道主義災難,而以巴問題的根本出路是落實「兩國方案」。「大國應冷靜客觀,秉持公道,聯合國有必要發揮應有作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1日又說:「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和其他國家人民的生命一樣,都應得到保護。」
以色列持续对加沙的空袭导致儿童受到牵连。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报告说,在三周内有近3200名儿童在袭击中丧生。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31, 2023
联合国官员表示,加沙正在发生的人类悲剧是“无法忍受的”,在因空袭而丧生的人中,近70%是妇孺。 pic.twitter.com/M5hp9Hp7fr
中國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可以追溯至毛澤東主政年代。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立國,中國便承認其主權地位。就在最新一輪衝突爆發前不到四個月,巴勒斯坦自治當局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訪華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方稱呼阿巴斯為巴勒斯坦國總統,雙方又宣佈建立「戰略伙伴關係」。
以色列與中國在2017年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係」,以色列也大力呼籲中國公開支持其主張。
以色列駐華大使館29日在社交媒體上說:「我們預期中國在其官方簡報會上正式發聲,宣告哈瑪斯為恐怖組織,其在10月7日殘酷屠殺無辜平民,並因此應該受到嚴厲譴責。」
「我們相信中國支持以色列有正當權利,對其公民提供全面安全保護,並在遭受單方面攻擊時捍衛其領土尊嚴。」
一些學者認為,與前不久「金磚國家」集團擴容一樣,中國處理最新一輪以色列—哈瑪斯衝突的目標包括維繫囊括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與美國相抗衡。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 )對BBC中文記者說:「中國透過美中競爭的鏡片來看這場衝突,就正如它對待近期幾乎所有事情一樣。」
她形容中國迄今的聲明「極其片面」。「他們都還沒點名哈瑪斯,遑論要他們批評這武裝組織的行動。」
「這是個機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加強與『全球南方』的聯繫,並宣揚對巴勒斯坦人志業的支持。」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又譯查塔姆研究所,漆咸樓)中東與北非項目副研究員艾哈邁德·阿卜杜(Ahmed Aboudouh)近日也撰文形容,中國目前不選邊站隊的做法「全都是設計來圍堵美國的」。
阿卜杜的文章說:「如今中國顯然在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上採用了烏克蘭的劇本,試圖公開定出有別於美國極其盟友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路線。」
「透過強調其中立立場以及其作為『全球南方』的聲音這角色,中國希望制衡美國所站的道德高地,併合理地將此問題國際化,號召召開啟動和平進程的國際會議,由此將華盛頓從它在此衝突中幾十年來不受挑戰的調停人位置上趕下來。」
衝突爆發後不久,曾參與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運的楊建利博士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撰文說:「一個開放、自由、強大且繁榮的以色列並不符合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要是哈瑪斯的襲擊,其背後的更大企圖是要強行破壞以色列—沙烏地關係正常化,那麼中國將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東長期處於混亂給中國與西方的競爭帶來戰略好處,正如中國能利用俄羅斯—烏克蘭衝突來搞亂西方國家,消耗民主世界的資源一樣。」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范鴻達則給官方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撰文稱,中國在與中東諸國深化合作的過程中,清晰地支持地區策略自主與尊重各國主權,以實現「雙贏」,但近年在區內國家的期盼下,中國也已持續傳播其願意協助中東實現地區安全的信息。
范鴻達教授同時給《外交家》雜誌撰文稱:「以色列長期不滿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立場,並相信中國在此問題上在推動不利於以色列的政策。」
在以色列—哈瑪斯衝突問題上,中國能做的有什麼?
以色列駐華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稱:「作為全球舞台上的重要參與者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應盡一切所能,確保230名人質安全且無條件(獲釋)歸來,並避免地區緊張升級。」
衝突爆發初期,以色列駐華使館曾突出宣傳在南部音樂節會場被擄走的中以混血兒諾娃·阿佳曼尼(Noa Argamani;前譯諾亞·阿伽瑪尼),結果遭遇大量中國網民嘲諷和抵制。諾娃患有晚期癌症的華裔母親李春紅(Liora Argamani)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說:「我現在是以色列籍,你們中國人難道就可以不幫助我嗎?」更是引起中國網民暴怒。
近日,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館的社交媒體轉發了李春紅的一段影片,李春紅又呼籲:「我是一個中國人,父老鄉親幫幫我們。」
葛來儀對BBC中文記者評論說,雖然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十分希望被認為在推動停火、促成「兩國方案」實現方面有所貢獻,但其深明中東問題特別錯綜複雜,「北京缺乏擔當重要角色所需的知識、經驗與硬實力」。
她認為,無論是促成停火,還是人質獲釋,北京都不太可能擔當非常活躍的角色。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中國與中東關係專家傅爾頓博士(Dr Jonathan Fulton)也有類似看法。傅爾頓對BBC新聞網說:「去跟區內的人聊,沒有人會預期中國對解決方案有任何貢獻。」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策略副教授瑞黎明博士(Dr Dawn Murphy)則認為,中國政府與這場衝突的所有相關方——尤其是巴勒斯坦人、阿拉伯諸國、土耳其和伊朗——都在維持著相對平衡的關係,因此有可能被視為「誠實的經紀人」。
瑞黎明對BBC新聞網說:「與跟以色列關係良好的美國聯手,他們或許能讓所有相關方聚首於談判桌。」
中國在介入以哈衝突上有何顧忌?
中國如何對待以哈軍事衝突的考量也離不開經濟因素,這其中包括了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在當地的合作項目。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中國連線」(China Connects)數據庫顯示,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帶一路」項目,以設在以色列的為最多,即使以色列並未正式簽署加入「一帶一路」倡議;6月中旬阿巴斯訪華會晤習近平期間,雙方同意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積極推進「中巴自由貿易區」談判。
與此同時,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一份報告指出,中資企業已成為以色列信息產業的最大投資來源,單是2011至2018年間的投資總值便達57億美元。
《紐約時報》指出,能源安全也是中國在考量的因素之一:雖然中國並未公開證實有從伊朗採購石油,但行業專家已掌握充分紀錄證明這些交易的存在。俄羅斯石油因受限於基建而不能源源不絕地出口到中國,因此伊朗石油供應對中國來說仍然重要。
路透社稱,透過向伊朗、俄羅斯等遭美國禁運石油的國家採購原油,中國在2023年至少節省了100億美元的採購成本。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葛來儀對BBC中文評論說,中國不太可能從地區戰爭中獲益,理由包括中國依靠中東維持自身能源安全,而在這方面,北京與華盛頓有著共同利益。「但我懷疑他們會因此而依靠伊朗。」
北京不明確表態支持衝突任何一方也可能與它所帶來的「好處」有關——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一篇文章認為,這場軍事衝突能幫助分散外界對中國如何對待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注意力。北京長期否認外界指控其侵害維族人權。
文章引述專門研究中國與穆斯林世界關係的釜山外國語大學韓國東盟研究所研究教授赫馬特(Muhammad Zulfikar Rakhmat)說:「表面上,中國與以色列似乎有許多共同之處。兩個都是高科技保安政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規範和迫害一個被視為安全威脅的穆斯林群體。」
「地緣政治總會將怪人聚在一塊。」
大西洋理事會的傅爾頓博士對BBC說,中國假設「只要表達對巴勒斯坦的支持,就可以在阿拉伯國家之間得分,而這是個餅乾切模(千篇一律)的辦法」,而且阿拉伯世界對於巴勒斯坦問題的看法也存在高度分歧。
上海外國語大學范鴻達教授在其文章中說:「和平的中東將享有更大程度的戰略自主,並更注重發展。這樣的中東更符合中國的發展與外國合作需要,且顯然對中東人民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