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蘇納克13日宣布改組內閣,主導脫歐公投的前首相卡麥隆回歸擔任外交大臣,受到外界熱議。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直指,卡麥隆的形象是成功的政治策略家,但他其實是造成目前英國許多問題的人,《經濟學人》也剖析他的回歸對英國政治的影響。
2013年1月,卡麥隆(David cameron)承諾,如果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贏得2015年英國國會大選,他將舉行脫歐公投。2015年,保守黨贏得大選,卡麥隆知道他必須舉辦公投。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辦脫歐公投,脫歐派得票率約52%,留歐派得票率約48%,英國成為首個脫離歐盟的會員國,卡麥隆於隔天宣布辭職。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有鑑於卡麥隆過往的紀錄,他的回歸顯得有些特殊。《經濟學人》認為卡麥隆搞砸英國外交政策,但現在他將再次協助制定英國的外交政策。卡麥隆看似合理的態度掩蓋他許多的缺點,他的外交政策有許多錯誤。他對中國過於鴿派,中國企業被誘騙投資英國基礎設施,包括電信與核電廠,這些投資現在大部分不得不被取消。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入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Crimea)時,英國原本應是烏克蘭其中一個安全保障者,卡麥隆卻允許法國及德國帶頭進行和平談判。
現在英國政府正努力解決如何修復公共服務,而卡麥隆是對他們目前遇到的困難造成最大影響的人,但蘇納克(Rishi Sunak)依舊任命他擔任外交大臣。《經濟學人》指出,當年閃辭的卡麥隆現在被描繪成盡職盡責的典範,而英國政治中,外表看起來有能力比提出有能力的證據來得重要,而卡麥隆的回歸最能證明這一點。
卡麥隆的形象是成功的政治策略家,但由於英國脫歐公投這個錯誤而陷入低谷。然而,《經濟學人》指出,事實上,卡麥隆的財政保守主義與社會自由主義結合的哲學從來都不是受歡迎的願景。2010年,即使英國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卡麥隆也未能贏得絕對多數。2015年,英格蘭西南部拋棄了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蘇格蘭拋棄了工黨(Labour Party)時,卡麥隆勉強贏得自1970年代以來最少的多數席位,而且贏得的選票遠遠少於後來的首相梅伊(Theresa May)或強森(Boris Johnson)。
British Prime Minister Rishi Sunak brought back former leader David Cameron as foreign minister in a reshuffle triggered by his firing of interior minister Suella Braverman after her criticism of police threatened his authority https://t.co/wT9PbJc0zT pic.twitter.com/u7afLvFc1d
— Reuters (@Reuters) November 14, 2023
經過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短暫的政府進行混亂的實驗後,卡麥隆的經濟政策可能被描繪成謹慎的保守主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卡麥隆的撙節政策是激進的實驗,但失敗了,而在他的領導下,英國開始多年的投資不足,導致學校及醫院破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