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2030年之前加快能源轉型並減緩排放。
二、透過履行既有承諾及新設的財務架構來改革氣候融資。
三、將自然、人類、生命和生計置於氣候行動的核心。
四、動員有史以來最具包容性的締約方會議。
然則仔細觀察各界對於此次氣候大會的看法,或許我們將面對的是「火中取粟」的無奈處境。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火中取栗」意指:「法國詩人拉.封登所著猴子與貓的寓言故事。敘述一隻狡猾的猴子騙貓從火中取栗子,結果貓爪上的毛被火燒掉,而栗子卻全被猴子吃了。後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之謂。目前大會提出的遠景,正是長期以來氣候公約追求的栗子,然則20多年來,究竟誰是猴子誰是貓已經難以分辨,對於台灣而言,是唯一公約體制外的國家,面對如此現實的國際政經環境以及無可迴避的守護國家免於氣候變遷危害的責任,實有賴全國官民的集體智慧與協力,來妥善因應。
自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以來,大氣排放濃度、全球碳密集度、氣溫均是節節升高,即便新近中美貿易戰下的氣候會談,對於公認新威脅氣體甲烷的管制談判,同樣只見政治聲明與計畫措施,而未見承諾(詳後)。此外,Climate Home News便指出,再生能源的發展雖一再被強調、電動車亦然,然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似乎仍是建築在以資金及技術為區隔的南北對抗軸線上,而新近CBAM及許多國家相繼採行的碳邊境調整定價措施的趨勢,則導入了新關稅貿易障礙的陰影,擔綱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大國並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台灣,將必須在訂單大戶的氣候道德形象訴求下,苦苦地投入減碳成本,並承受人均碳排過高的道德指控,甚至必須為非核理想及產業現實的對立而公投,看到這些排碳大國遮遮掩掩的作為,不禁讓人有自己就是那隻火中取栗的貓的強烈感覺。
惟身為台灣人,不論為爭取現實國家利益或維護未來世代的永續福祉,善用智慧來面對這《巴黎協定》超越這些挑戰的無奈,並堅持既定的氣候行動,卻已是無法回頭的方向。
讓我們面對GST揭示的殘酷現實
相關報導:Inside COP 28
如眾所周知,當前巴黎協定控溫1.5°C的空間正在迅速縮小,破紀錄的氣溫和極端天氣的破壞性影響日日加劇,其中永凍層的崩解及野火持續的擴大,甲烷及二氧化碳的擴大釋出,恐將抵銷掉過往20多年來的減碳努力;這種末日景象的真偽,將初步在此次大會的GST報告中獲得釐清,而這也是為何GST的公開,會牽動此次大會諸多核心課題。IISD也因此表示,今年的氣候大會將「是藉策略決策和有意義的成果來避免氣候變化之災難性結果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