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與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引進印度移工,引起各界關注。對此,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副教授方天賜今(29)日在台灣教育智庫論壇表示,引進10萬印度移工,不如引進1萬印度留學生,並給他們合法的工讀機會,對民間廠商、印度生、政府、學校而言,就是一個四贏的局面。
方天賜指出,政府已經說10萬這個數字是假資訊,不過與其要趕著簽這個引起那麼多爭議的勞工協議,教育協議對台灣學校的發展來說更為重要,台灣面臨少子化問題,很多學校面臨缺學生的情況,總不能叫大家去多生幾個小孩,這緩不濟急。
方天賜認為,台灣很多學校都還有很好的能量,若全部都關掉也太可惜,台灣的高教在國際上具競爭力,也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更該要充分利用這些優點,而不是學校招不到學生就關掉,應該要協助學校轉型對外招生,往國際化發展是台灣高教可以努力的空間。
方天賜說,印度學生確實是台灣應該要去爭取的,首先,印度人口全球最多,也是年輕人大國,人口中位數僅28歲,遠低於中國37、台灣47,印度不只輸出移工,也一直是很多國家主要的外籍生來源,但台灣在這部分做的不是很多。
方天賜指出,現在官方統計在台灣外籍生大約是3000人,但這是虛胖的,裡面有一半是非學位生,而印度現在到國外遊學的人數就有約100萬人,估計2025還可能增加到150萬,只要有1%就有1萬個學生,台灣應該想辦法爭取這些留學生。
方天賜也提到,引進印度移工可能有語言問題,因為不是所有印度人都會講英語,可是印度中、大學生是要接受英語教育的,這些人可能比東南亞學生更容易和台灣的教育接軌,台灣可以慢慢接納印度移工,也應更勇敢的推動國際建教合作,讓這些學生有合法的工作機會,也能彌補台灣的缺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