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紫雲:證明台灣防衛決心、不搭便車
沃草方面指出,在手冊製作過程中,得到了來自壯闊台灣聯盟、安妮怎麼了等民間團體,以及具有災難與創傷處置經驗的臨床心理師、國防專業人士等各領域的專家的廣泛合作;當台灣民間展現出堅定的抵抗決心和充沛的民防能量時,「侵略者就必須思考發動戰爭將要承受慘痛代價,進而不敢輕易挑起戰事。」
吳怡農指出,要提升台灣社會的韌性,不僅需要對威脅有所認知與警覺,更要知道如何採取實際行動。他強調,所有視台灣為家園的人都應彼此團結,「在面對危機時,社會應秉持多元民主的精神,不因一個人的不同背景或國籍而將其排斥在外」。
劉文認為,由民間發起民防運動非常重要,可以彌補政府無法涵蓋的範疇,這不僅能讓國際看到「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和行動,也有助於建立社會對政府和國防的信任,民防運動「將有助於重新整合公民、政府和國軍在國防安全上的三方協同」。
《積極行動指南》的總顧問蘇紫雲表示,研究國防領域數十年,很感動能看見防衛力量向下扎根,在智庫單位每年接待歐美、日本等各國代表團,每位外賓都很關心台灣安全;這本手冊的上線,向全世界宣示了一個重要信息:「台灣絕不會搭便車,而會以負責任的態度堅決捍衛自己。」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Paul Jobin)告訴《風傳媒》,儘管樂見台灣推廣民防,以便長期建立社會韌性,不過他仍擔心「有點慢」。他指出,尤其擔憂台灣民眾正受到「造假資訊」(disinformation)的影響,有時候所謂的「新聞」並非是真正的新聞,而是帶有主觀偏見的資訊,這使得不重要的「假議題」掩蓋了真正值得重視和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