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有塊地方原先叫中正廣場,現在叫自由廣場。廣場之名源自在這個地方樹立的牌樓之名。原先的牌樓上面書寫的四個大字是「大中至正」,所以這個地方被習慣叫作中正廣場。
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時,為了落實去蔣化政策,停止對政治人物的個人崇拜,廣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名字被替換成「自由廣場」字樣。
隨著這塊牌樓的易名,在廣場另一端聳立的頗像中山陵的建築也被進行了名字的更換。那棟建築的牌匾上原先書寫有「中正」紀念堂,當時被更名為「民主」紀念堂。
政黨輪替,代表國民黨的馬英九執政後,廢止了「民主」紀念堂的更名,建築的牌匾上恢復了「中正」紀念堂的字樣。
不過廣場上牌樓原先的名字卻沒有恢復,「自由廣場」的字樣得以留用。也就是說,國民黨反對將紀念堂的「中正」改為「民主」,不反對將牌樓的名字改為「自由廣場」。
看來「自由」比「民主」重要,前者是臺灣兩黨或全民的共識,是臺灣人民的選擇。由此想到美國一位政治家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英語: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自由,臺灣人民將其看的如此重要,恐怕是兩岸統一過程中不可廻避的元素之一。
近日我終於實現了多年來的心願,來到臺灣參觀訪問。如今我站在臺北的自由廣場,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一邊感受著廣場的恢宏,同時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自由真好。
*作者是多倫多的退休教師